◆本报记者王小玲
“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打造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示范区。”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召开的《四川省“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1+6”方案》新闻通报会上,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晓琼从生态酿酒、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方面,对推进赤水河(泸州段)水美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作了介绍。
在生态酿酒基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世界级优质酱酒核心区,从原料种植、酿造工艺到品质管控,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创新酿酒废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推进酒糟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饲料等产品,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此外,着力打造赤水河食品酿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国酿造酱油小镇建设,通过“自然与生态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绿色工厂建设,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在生态农业方面,多维度推动产业振兴。强化赤水河流域高粱主产区生态保护,高标准建设酿酒专用粮核心示范区,打造“百公里”红色高粱示范长廊,实现从田间到酒窖的全链条品质把控,推动农业与白酒产业生态价值深度融合。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赤水河中药库,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生态旅游方面,构建多元旅游发展格局。依托“四渡赤水”等红色文化资源,精心培育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地品牌,系统推进红色遗址遗迹保护修缮,实现红色文化生态价值向旅游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凭借赤水河壮丽的自然风光,开发滨水体验、峡谷观光、山地康养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山水旅游目的地。同时,结合白酒产业优势,规划建设酱酒酱油工业旅游带。深入挖掘苗族、彝族等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民俗旅游品牌。
赵晓琼补充道,泸州市还将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生态价值高效转换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保护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确保各项生态保护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