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版 要闻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青春使命无上光荣

——二○二五年生态环境部系统青年英文演讲决赛暨五四青年节纪念表彰活动侧记

《中国环境报》(2025年05月09日 第002版)

  ◆本报记者 吕望舒

  5月7日,在生态环境部系统青年英文演讲决赛暨五四青年节纪念表彰活动现场,10名参赛选手用流畅的英文表达、感染力十足的叙事话语,讲述了一个个“美丽中国建设”的感人故事。

  他们的风采、他们的故事,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自信、智慧与力量,感受到了部系统青年干部积极争做放眼全球、胸怀天下的绿色青年使者的坚定担当。

  “美丽中国建设,青年在行动!”当比赛结束,所有选手重新走上舞台,共同喊出青年环保人的心声,场内掌声响起,热烈如潮。

  展现中国担当,播种绿色梦想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比赛现场,有3位90后参赛选手,展现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

  在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邓琳华的演讲中,长江之畔的环境改善与日内瓦谈判桌上的博弈形成奇妙共振。当她展示父亲拍摄的江畔新貌时,镜头里跃动的波光与塑料污染国际谈判的昼夜鏖战相互映照。

  她说,虽然面对重压,但在各种重要国际场合,中方谈判代表团始终以专业与智慧坚守立场,圆满完成每次任务。每一次任务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昼夜的推演研判,她也将一直铭记那些为等待最终案文而彻夜守候的时光。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仕楠的故事,则从秦岭山脉展开,一路延伸到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在这里,他与同事们并肩争取更公平的气候未来。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要确保中国声音被聆听与尊重。”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的王昊杨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位青年谈判代表的成长故事。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环境谈判不是书本上能学会的本领,而是靠一次次实战磨出来的。如今,每当她在国际会议上代表中国发声,内心充满坚定与自豪。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王君,展现了如何在国际舞台中播种属于中国的绿色梦想。他动情地讲述了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的“中国角”,年仅9岁的哥伦比亚女孩对一枚大熊猫徽章的喜爱。小女孩的一句话让人震撼:“大熊猫最大的愿望,是所有濒危物种都能重新繁盛!”

  坚守初心使命,共建绿色未来

  当大屏幕亮起,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郑彤展示的塑料瓶和塑料制成的丝巾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这些曾漂泊于海洋的废弃物,通过“蓝色循环”“净滩活动”重获新生。她说:“我们以海洋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为窗口,向世界传递的是兼济天下的绿色愿景。”

  同样粼粼波光的,是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高薇讲述的密云水库。这里是北京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这里上演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映照出了我国不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更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同舟讲述了“秘密守护者”的故事,展现了青年人在核电安全领域的坚守。在他们看来,哪怕是0.01%的疏忽,都会让所有努力化为乌有。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戚善择讲述了如何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让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而“环境认证”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的张天驰看来,不仅仅是一份盖章的文件,更是一场让灰霾变蓝天、污水变清流、工厂成绿洲的切实行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姜亿浓讲述了“为爱发电”项目,光伏板如何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更加光明的未来。

  除了10名参赛选手,同样站在台上展现风采、接受表彰的还有生态环境部系统在理论学习、改革攻关、奉献基层、团青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青年代表。

  如今,生态环境系统的青年干部,逐步成长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和先锋队。他们在科技攻关前沿勇闯难关,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前线勇挑重担,在应急监测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的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