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专题

党建引领聚合力 生态护航促发展

宁夏生态环境系统全力找问题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

《中国环境报》(2025年05月09日 第004版)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不仅用甘醇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还聆听过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承载着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025年,贺兰山麓传来生命礼赞——被誉为“荒漠活化石”的普氏野马诞下小驹,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首只麋鹿幼崽蹒跚学步。这两个跨越时空而来的物种,为宁夏生物多样性“族谱”增添了新活力。黄沙与绿洲的千年博弈中,生命总能在风沙中绽放光芒。

  今日的宁夏,承载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这片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沃土,却也长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污染治理压力大等多重挑战。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节点。值此重要节点,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系统于年初全面启动“找问题、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专项行动,剑指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沉疴痼疾,誓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书写宁夏答卷。

  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作风整肃和能力提升年活动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为期1年的专项行动,着力破解政策落实“中梗阻”、项目审批“马拉松”、执法监管“宽松软”等顽瘴痼疾,刀刃向内查摆问题、靶向施策改进作风、系统治理狠抓落实,力求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注入内生动力。

  以问题整改为抓手,凝聚守护“一河三山”共识

  此次专项行动是巩固和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我们开展专项行动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干部队伍整治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在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宁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质。”在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平学智强调,要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增强其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凝聚共同守护“一河三山”(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思想共识。

  聚焦突出问题,全面排查整改。此次专项行动对照5个方面32个问题情形开展重点排查,深入查找生态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落实要求方面,排查是否存在对中央关于“双碳”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决策部署理解不透;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推进滞后,存在“纸面落实”等问题。在工作作风上,查看是否有主动担当作为意识欠缺、文件层层签批却工作有头无尾、创新意识不强等情况;针对遇到矛盾,检查是否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足、对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问题敷衍塞责等现象;在谋划发展层面,审视是否存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意识不强、政策制定不接地气、谋划项目缺乏推进举措等问题;从自我要求角度,核查是否存在责任意识不强、执法监督不规范等问题。

  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也是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之一。4月初,随着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和青铜峡市两台燃煤锅炉的相继拆除,宁夏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按下了“快进键”,标志着宁夏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2025年3月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暨党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加力推进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真改实改彻底改,守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成立以各厅局为成员单位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工作专班,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任务、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迅速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全区燃煤锅炉摸底调查及淘汰改造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市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出动2300余人(次),对全区各乡镇(街道)、企业等细致摸排,并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对整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导,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合力。党建引领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党员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的带动下,各基层党组织围绕“作风六问”开展大讨论,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一次讨论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机关党委(人事与老干部处)副处长梁加柱颇为感慨地说:“通过讨论,我受益匪浅,今后一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这种思想上的洗礼,更坚定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积极投身到本职工作中。

  抓实工作举措,推动作风转变。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抓实各项工作举措,通过深挖细查、强化结果应用、优化机制保障,全面推动作风转变。

  深挖细查环节,开展“五查五看”专项排查。一查政策执行,梳理重点任务,形成《政策执行问题清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查重点任务,对照重要讲话精神和工作部署,建立《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清单》,保证工作推进有力;三查工作作风,紧盯关键环节,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清单》《项目资金(审计反馈)问题清单》,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工作效率;四查督察整改,梳理督察反馈问题,形成《督察(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清单》,强化整改力度,全面消除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五查项目审批,盘点自治区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进度清单》,主动跟进服务,助推项目落地投产。

  在强化结果应用方面,通过提升效率、能力、树立导向和严守纪律来转作风。同时,组织实施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执法大练兵”“生态环境业务大讲堂”等活动,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将作风考评与评先选优、调整晋级挂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对干部职工“8小时之外”和“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以及个人和家庭重大事项的监督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优化机制保障方面,打好绿色发展、改革创新和环境质量提升“三大仗”。发挥生态环境引领作用,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查找制度流程短板,加强改革成果转化;围绕环境质量目标,强化治污机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构建多元环境治理体系。

  此外,还聚焦“三项行动”,开展服务发展、项目推进和优化监管攻坚行动,常态攻坚“促发展”。

  以干部讲堂为载体,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这次大讲堂对我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以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由于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有限,工作中有的问题解决起来有点力不从心。通过这段时间学习,我不仅对‘双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学习到了很多实用工作方法。”3月27日,听了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报告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污染源与应急监测科科长王志亮表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全面推动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一步提升全区生态环境系统“找问题、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创新举措,以“领导干部大讲堂”为重要载体,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在全系统掀起了讲政治、学法规政策、学技术标准、学工作规范的良好热潮。

  此次“领导干部大讲堂”集中一段时间,采用主、分课堂相结合的独特方式,运用“1+7”模式,即设置一个主课堂和7个分课堂,实现了培训的广泛覆盖。每周举办1-2期,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共800余人参加每期培训,确保了学习的常态化与系统性。

  通过举办“领导干部大讲堂”,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与执行力,确保在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

  同时,面对宁夏资源能源约束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区情,以及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特别是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宁夏生态环境系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急需通过大讲堂加强学习研究,把生态环境领域各项标准、要求吃准摸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要引领形成各处室(单位)主动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倒逼全体干部自主加压,努力提升能力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和定力,成为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家里手。”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静在开班式上指出。

  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严格标准,严密组织。在大讲堂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明确了“谁来讲、讲什么”。大讲堂采取处室(单位)集体备课,主要负责人带头讲方式,后续还将邀请专家学者做辅导,各市局主要负责人也做好了授课准备。内容上聚焦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结合业务知识与难点堵点,讲认识、问题、政策与思路举措。同时,立足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问题,摸清底数,提出务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在注重结果方面,把握“怎么讲、怎么评”。授课处室(单位)提前准备,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确保授课内容务实管用、操作可行。每期授课结束后,组织主课堂参训人员对授课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评分结果将作为年度效能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授课质量的提升。

  在纪律要求方面,明确“谁来听、怎么听”。培训对象为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考虑路途问题,地级市生态环境部门干部参加主、分课堂培训,各市局会后要将授课的课件课稿转发各县区分局,督促做好补训工作。参训期间,要求严格遵守会场纪律,保持良好会风。

  通过“领导干部大讲堂”这一有力举措,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努力守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主阵地”。

  以学习教育为先导,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

  创新“五学”联动模式,构建立体学习体系。“这次读书班的课程就像一场‘理论盛宴’,既有支部集中学的沉浸感,又有个人自学的深度思考,特别是专题辅导让我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了更系统的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与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徐慧在交流研讨中感慨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宁夏生态环境系统举办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此次读书班以干部讲堂为重要载体,通过创新学习模式、丰富教育形式、深化学查改结合,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为“十四五”规划收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读书班打破传统单一授课模式,构建起“支部集中沉浸学、专题辅导促进学、个人主动深入学、廉政谈话提醒学、交流研讨深化学”的“五学”联动体系。课程安排紧凑科学,既有专题辅导和廉政谈话,邀请党校专家“请进来”解读政策、剖析案例,又围绕廉政风险点开展针对性谈话,特别是聚焦新提拔干部和年轻干部,通过典型案例警示、纪法条文解读,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系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每天上午集中学习,下午分组研讨,晚上个人自学,这种‘沉浸式’学习让我们真正坐得住、学得进、悟得深。”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综合处陈思儒表示。“五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全覆盖、多层级、深融合,累计开展专题辅导5场、廉政谈话百余人(次),党员干部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形成研讨发言材料231篇,在全系统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热潮。

  聚焦学查改一体推进,刀刃向内查摆问题。“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既做学习教育的组织者,更当作风转变的示范者,切实将学习教育抓出实效、抓出长效。”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照明在全厅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会上强调。围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各类情形,读书班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各基层党组织和处级领导干部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问题,逐项查摆“虚、躲、冷、粗、假”等作风顽疾,目前已形成问题清单32项,制定整改台账45份,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时限要求。

  杨照明在读书班结业式讲话中指出,读书班将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投身美丽宁夏建设。抓好自治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围绕“四个达标”(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固废治理全面达标)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强化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主动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工程实施和企业绿色发展,以高水平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成色。

  长效化推进作风建设,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读书班虽然结束,但作风建设没有休止。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将以读书班为新起点,建立“学习—查摆—整改—提升”长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方面,深化“生态美”党建品牌建设,持续开展机关作风提升行动,坚决纠治浮躁虚风,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形,营造“有为者有位、躺平者警醒”的干事氛围。另一方面,将领导干部大讲堂作为常态化学习载体,邀请业务骨干、先进典型分享经验,推动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政治能力、斗争精神和专业素养。

  “这次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在分会场参加读书班的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彪表示,今后将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到生态环境执法、审批等全链条,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为守护宁夏“一河三山”贡献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平学智表示,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美”,以此次专项行动为新起点,把“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融入日常,用“钉钉子精神”抓好常态化监管,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贺兰山成为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新贡献。

  

  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八年保持Ⅱ类优水质。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扩大)会议安排部署全区生态环境系统“找问题、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专项行动。

  

  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帮扶指导,图为专家团队现场了解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

  

  生态文明教育“开学第一课”,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向学生宣讲环保知识。

(本版图文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