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过去执法人员频繁入企检查,难免影响生产,现在通过厂界数据就能预判污染问题,效率大幅提升。”江西省赣州市一家生态环保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污染防治“开盖行动”专项执法行动,实现监管从“推门查”到“门外看”。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通过排查企业周边雨污管网、溯源废水异常数据,及时采样准确检验,精准锁定违法企业,实现“查病于未发”,避免了“大海捞针”式检查。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开盖行动”专项执法行动15次,较往年减少重复入企检查40% 。
在创新监管手段的同时,赣州经开区不断丰富技术手段,布设空气质量微站27个、乡镇空气站点4个、国控站点1个,并接入赣州“蓝天云平台”指挥系统,构建全域空气污染源监测网格;重金属微站在线监测系统与市第二水厂水源地智能平台联动,实现水质数据秒级预警;无人机与高空瞭望系统定期巡航重点区域,实时捕捉异常烟雾。此外,全区16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237个企业纳入危险废物监管平台。
此外,赣州经开区围绕“ 2+N ”产业领域定向开展专家入企问诊活动。活动实施以来,已为4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整改方案,解决技术难题14项。同时,积极推进网格员入企,环保服务“送上门”。针对区内102家持证排污企业,推行“一企一专员”制度,安排环保网格员上门指导排污许可管理、危废处置等环节。
下一步,赣州经开区将力求构建起“无事不扰、精准管控”的监管生态,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显温度。张东辉 钟宝康 张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