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专题

北碚区:执生态立区之笔绘绿色发展新篇

《中国环境报》(2025年05月12日 第004版)

  ◆刘佳鑫 吕小红

  重庆市北碚区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产业转型为引擎、以生态价值转化为核心、以循环经济为支撑,在绿水青山间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实现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深度转变。

  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北碚区以智改数转激活产业新动能,构建“1+2+ 4+ X”现代制造业集群。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建成重庆市首个智能调节阀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能耗显著降低,被评为重庆市绿色工厂。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北碚区实施技改项目88个,完成技改投资13.28亿元,增长7%,入选重庆市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3家,新认定数字化车间4个,建成全市首个数字化配电网示范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582.79亿元,增长11.6%。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14家,“5G+工业互联网”新场景示范项目5个,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66.5%,绿色规模能级稳中有进。

  从“资源”到“经济”的转化。依托缙云山生态屏障,北碚区以EOD模式全国试点为契机,创新“生态修复+产业开发”路径。在澄江镇,通过国企牵头整合闲置山林,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引入台湾农旅团队开发精品民宿集群,带动周边6个村集体年均增收。同时,串联卢作孚纪念馆、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资源,推出“红色研学+绿色康养”路线,近三年来,累计引进文旅康养和田园综合产业项目32个,实现缙云山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2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9.5% 。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实现“一片绿”带动“百业兴”。

  从“末端治理”到“全链循环”的创新。作为全市首个建成危险废物智慧监管平台的区县,北碚区实现了危废全流程数字化监管。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铸造型砂循环利用项目,让废砂再生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年产能近百万吨。在生活领域,北碚区龙凤桥街道通过“无废社区”创建,实现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日均转化有机肥两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见成效、出效果,北碚区还坚持示范引领全民化,“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全员参与,累计创建各类别“无废城市细胞”2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