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吴一苓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生态保护成效逐步显现。截至2024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重庆监测中心)通过环境DNA(eDNA)技术对长江重庆段鱼类资源开展持续监测,结果显示禁渔成效显著:累计检出鱼类114种,较2020年增加22种,其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检出30种,较2020年增加8种。中大型鱼类占比、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相对丰度均呈上升趋势,外来鱼种数量下降,鱼类群落结构小型化趋势得到遏制,珍稀特有鱼类种群逐渐扩大,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
早在2020年12月,重庆监测中心就完成了长江环境DNA样品的采集。2023年9月,实验室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eDNA实验室能力考核,成为全国首批具备全流程鱼类eDNA监测能力的4个省站之一。 2025年3月,重庆成为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环境DNA试点3个省市之一,同时标志着重庆监测中心在eDNA监测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展至今,实验室已具备eDNA监测全流程的各功能分区,包括样品前处理区、DNA提取区、PCR扩增区、高通量测序室和生信分析室等,逐步实现了从样品采集、DNA提取到数据处理的标准化全流程监测,为科学评估禁渔成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提升检测精度与效率,重庆监测中心针对本土环境特点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对比实验优化DNA提取方法、筛选高效扩增引物,并反复调试高通量测序条件,最终形成了一套适配长江重庆段水域的eDNA监测技术流程。这一技术突破为动态掌握鱼类种群变化提供了关键支撑,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DNA技术的应用为生态监测开辟了新路径。相较于传统调查方法,这一技术可通过水样中的微量DNA快速识别物种,极大降低了对生态系统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