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娅 廖巍巍
初夏时节,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网湖碧波荡漾。施工完成后的南湖—下司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现场,上游湿地,潜流缓缓流淌;岸畔,亲水平台依次铺展,菖蒲、菱角、芦苇等水生植物郁郁葱葱……
近年来,阳新县实施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南湖—下司湖与菱角塘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构建沉水植物群落、湖滨植物带、入水生态驳岸、生态沟渠、生物基质池等措施,治理南湖—下司湖与菱角塘两大主要入湖水源,减少外源污染物累积,实现外源来水达标入湖。去年1月至12月,网湖年均水质达到Ⅳ类,其中有4个月水质达到Ⅲ类。
渔民“洗脚上岸”,护水、增收两不误
“网湖近10年来的转变不寻常。”站在巨大的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分区图前,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柯贤泰讲述着治理历程。
“2018年,新建19座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021年,在明港筑建9座生态环境人工岛;2022年,在五爪咀实施生态修复工程;2023年,在盛家咀筑建6座生态环境人工岛。”柯贤泰介绍,自2017年以来,当地政府斥资5亿元开展大规模治理,还网湖一湖清水。
“过去,一到夏天蚊子撞脸,湖水都是恶臭味,水面蓝藻爆发,颜色就和绿油漆一样。”回忆起以前的场景,网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元胜感慨道。
刘元胜介绍,网湖村是一个“靠水吃水”的行政村,有村民3000多人,村民从事水产养殖、捕捞业、贩鱼等。随着高强度投肥、高密度投苗的水产养殖活动兴起,网湖水质迅速下降,水草日渐消亡,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网湖治理迫在眉睫。2016年,当地全面中止网湖大湖的承包经营养殖行为,摸清周边12个主要湖泊的权属、经营管理情况,划转湖泊经营权,禁止投肥养殖,转而实施健康生态养殖,推进“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改善网湖周边水域生态环境。
当地通过实施渔民转产安置计划、推广生态养殖等,让渔民“洗脚上岸”,一方面保障网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提升民生福祉。刘元胜介绍,如今,村里按人数实施渔民生活补贴,并成立巡湖队安置上岸渔民,同时,设立网湖生态养殖年度分红制度,组建网湖村经济合作社捕捞队。经过多年转型,网湖的水质越来越好,出产的生态鳙鱼“游”进了超市生鲜的供应链;网湖村捕捞队常年承接外省的渔业捕捞业务,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
眼下,59岁的捕捞队队长邓乾福正带着20多位捕捞队员在山东菏泽开展捕捞作业。“我们现在每人每天有300多元的收入,在这里再干一个多月,就要转战上海市崇明岛了。”电话那头是他爽朗的笑声,“在网湖边住了大半辈子,看着网湖的生态越来越好,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以鱼、以草净水,引得万羽翔集
在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五爪咀保护站前的滩涂上,鸟鸣声声,芳草萋萋。
保护站站长蔡华锐介绍,10年来,这里的白鹤数量增长到了400只,黑鹳增长到了70多只,东方白鹳增长到了350多只。去年年底,网湖湿地候鸟达到58种95310只,目前多数冬候鸟已经北迁,但留在湿地的白鹭、黑水鸡、斑嘴鸭等30余种鸟类依然有近一万只。
这些变化,源于网湖系统性生态治理的持续推进——通过推进“小池合大池”,累计完成退垸还湖(退渔还湿)近一万亩,重点完成分割网湖的王港湖垸和明港垸退垸还湖9000余亩,拆除11栋垸内房屋、1500米混凝土防浪墙,挖除1790米主堤埂,实现了水系连通,增强了水动力。
不仅如此,南湖—下司湖与菱角塘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岸线植被恢复等一系列措施,增强网湖净化功能,每年可消纳1375.61吨COD、102吨氨氮、127.15吨总氮、20.43吨总磷,促进网湖水质进一步提升。
同时,持续投放花白鲢等滤食性鱼苗,实行生物操纵治理,每年投放花白鲢鱼苗40万尾、螺和蚌38吨,“以鱼净水”能有效帮助沉积污染物消耗消纳;“以草净水”工程则通过低水位调控和晒滩等措施,累计栽植沉水植物2500万株,恢复水生植被1500公顷,构建了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显著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
5年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9个
据介绍,近5年来,网湖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9个,通过建设湖滨生态带、水生植物群落、草坡入水式生态驳岸、生态沟渠等工程措施,治理网湖两大入水湖。实施网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保护设施修缮、栖息地修复和智慧保护区建设提升保护能力、修复湿地。持续开展中央财政湿地资金项目建设,累计实施14个生态效益补偿、保护恢复项目,完成网湖水质降磷与水生态恢复项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赛桥湖水环境治理项目,进一步修复湿地生态环境。
为如期实现治理目标,近年来,黄石市完成鸡笼山尾矿库闭库覆绿,恢复黄荆坳采石场植被,拆除桥东湖等地8000多亩矮围,在保护区周边建立8座镇区污水处理厂;同时,开展常态化巡查和执法,对违规开矿、修路、弃土、建筑、侵占湿地、投肥养殖和捕杀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从水岸修复到生态治湖再到净化水体,通过5年的综合治理,网湖实现“人水两相安”。
阳新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以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网湖自然保护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9—2039)》为治理蓝本,秉承“内源降磷、外源截污、长效治理”治理思路,一手抓政策保护,一手抓工程治理,努力实现网湖水质持续改善。
具体而言,将加强核心保护区空间管控,全面实行核心湖泊禁养工程,谋划网湖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开展重点湖泊群生态治理、湖滨带修复,促进湖泊水生植物恢复,实现沉积污染物治理和滨湖植物带恢复。同时,推动落实农业面源减肥控药、生态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大方案,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完善建设,开展生态港渠、入湖生态前置库和人工湿地净化区建设,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促进网湖水质进一步改善。
柯贤泰表示:“目前,网湖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科普能力,擦亮国际重要湿地生态名片,努力打造一流的自然保护区。”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万羽翔集。黄石市生态环境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