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 双碳行动

充电桩建设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

武宁织就全域“绿电”交通网

《中国环境报》(2025年05月12日 第007版)

  本报讯 3440辆电动汽车保有量、52.78%单年渗透率、130兆瓦清洁能源装机——这组数据来自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的新能源利用成绩单。这座山区县充电桩规划已瞄准2030年2000桩的超前目标。

  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如何成为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建设的典型?答案藏在武宁县“生态+基建”的双重优势里。作为全国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当地凭借30余项国家及省级改革试点政策,依托2917公里“四好农村路”路网,将充电桩建设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全县水电、光伏装机已达98兆瓦和32兆瓦,正在推进的风电、抽水蓄能项目将形成多能互补格局,为全县构建绿色交通网提供清洁动能。

  前瞻布局智慧能源网络。 2023年全省首部《充电桩规划计划方案》的出台,构建起覆盖乡镇的三年建设蓝图。 2024年启动的光储充放检一体化充电站项目,将V2G 、无线充电等前沿技术转化为现实应用。通过国企改革赋能的特许经营模式,成功破解偏远地区设施建设难题,形成“政府引导+国企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多元应用场景释放叠加效应。作为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的全域旅游示范县,武宁县在4家4A级、28家3A级及以下景区打造“充电+旅游”消费链;凭借全国唯一网球示范县身份,使国际赛事期间的绿色充电服务成为低碳实践范例;依托生态保护示范区底色,绿色交通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动力电池回收、光伏+充电等新业态落地,带动全县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如今,武宁县建立的“123”推进体系正加速落地:以“乡乡全覆盖”为目标,创新“充电+商业+物流”模式建设,“司机之家”充电综合体,推动V2G技术在住宅小区、公共机构应用,通过用地审批绿色通道、财政补贴、电价优惠等政策“组合拳”,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基建。付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