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黎新
初夏的浙江省湖州市生机勃勃,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生态警务联盟在各大热门景区集中开展宣传活动。游客们在休闲游玩的同时,不时被生动的生态宣传展板和宣传标语所吸引,大家纷纷停下脚步,细细品读。
自湖州提出并实施“生态警务”新机制以来,“生态警务”的路子越走越宽,并在全省得到推广。2024年,湖州创新“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生态警务联盟”的生态守护体系,引导更多的力量参与巡山护林、环境类矛盾调解、生态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生态警长守护湖州主要景区
周末的午后,来自杭州市的陈先生带着父母来到安吉县的“深蓝计划”咖啡馆享受慢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品一杯咖啡,真的太惬意了。”陈先生说。
“深蓝计划”位于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坐落在湛蓝的天然湖水和冷冽的岩石之间,被人们称为“小冰岛”。
“小冰岛”的前身是青山石矿厂,这里曾经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困扰周边村民。如今,利用废弃矿坑改造的咖啡馆,变身打卡点,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据统计,2024年“深蓝计划”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日最高接待量达2.06万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深蓝计划”人头攒动。安吉县公安局梅溪派出所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对咖啡馆周边车辆人流进行科学疏导。生态警长楼成涛还与咖啡馆工作人员、生态义警建立微信群,方便游客遇到任何困难时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如今,像楼成涛这样的生态警长在湖州市共有2185名。近年来,全市生态警长联动生态义警,依托生态警务联盟,组织开展生态知识竞答、鸟类放飞、鱼类放生、亲子生态游戏互动,引导公众参与巡山护林、环境类矛盾调解、生态宣传等志愿活动,服务群众286万余人(次)。
生态义警带动公众参与
清晨的南太湖薄雾如纱。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的生态义警宋松元正沿着河浜缓步前行。早起巡河是69岁的宋松元每天的习惯。而现在,他的巡视地点又多了一处——伍浦塘湾里青创营地。
这两年,太湖南岸刮起了“露营风”,太湖边陆续建起各式各样的青创营地,为沿岸村庄带来可观的收入。宋松元作为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溇港卫士”生态义警队队长,在伍浦塘湾里青创营地发动和招募生态义警,呼吁更多人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在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的墙上,挂着宋松元带领生态义警一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照。“护水队、护村队、护企队、护校队,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态义警。”站长徐建根指着照片介绍。
太湖沿岸的村落水系纵横,为打击偷排污水、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浙苏两地成立了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招募熟悉地形的村民组成生态义警队。“我们就像‘水乡探头’,哪段河道有异味,哪片林子有捕鸟网,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宋松元说。
像宋松元一样的生态义警在湖州有4000多人,他们每天穿梭在“守青山、护绿水”的最前沿。这些生态义警在生态警长的带领下,围绕当地盗伐林木、食品安全、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等重点问题,开展日常巡逻、排查环境隐患。
生态警务联盟创造生态价值
近年来,湖州持续擦亮“生态警务看湖州”品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南浔古镇景区“外滩5号·南浔粮仓”咖啡店作为首批生态警务联盟建设示范点,经常利用打卡点流量优势,开展生态警务宣传活动。“咖啡店成功的关键是古镇的秀美风景,是生态带来的经济价值。我们受益于生态环境,更要守护生态环境。”“外滩5号·南浔粮仓”咖啡店店长说。
截至目前,包括“外滩5号·南浔粮仓”咖啡店在内的生态警务联盟成员单位在湖州已达100家。
“生态警务联盟作为‘生态警务’中的一项创新工作,主要选择具有品牌代表性和社会责任感的,且有意愿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商家单位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以带动更多热心生态公益的游客参与进来。”湖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警务联盟相关工作也创造了生态价值。例如,南浔依托生态警务联盟组建专家团队,邀请渔业专家免费为渔民上门指导,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科学养殖、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推动生态养殖发展,助力当地渔业产量的提升和渔业产值的增长。目前,南浔区淡水鱼产量长期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入选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
“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生态警务联盟”生态守护模式,为湖州的绿水青山筑起了一道法治屏障,更探索出了一条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生态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