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常海 重庆报道 近日,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坚定不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数智赋能为路径,完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会议强调,重庆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推动美丽重庆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污染防治方面,将聚焦治水、治气、治废,打好“十四五”污染防治收官战。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综合手段,让曾经的臭水沟变成清水渠。推进“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精准定位排污口,严格规范排污行为。加强全域治气攻坚,加大对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扬尘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工业废气处理技术水平,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强化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监管与安全处置,建立从产生、收集、运输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高质量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将持续高标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空间的侵占。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健全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
在城乡风貌塑造中,将统筹规划、建设与治理,打造江峡相拥的美丽都市。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打造山水相依的城市景观。特色化建设美丽县城、城镇和乡村,挖掘各地文化特色,打造各具魅力的城乡风貌。
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突出产业、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结构性调整,培育绿色生产力。在产业方面,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在能源方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加快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夯实城市低碳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