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当容得下蝉鸣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蝉鸣作为每年盛夏的“固定曲目”,似乎在今年受到了格外关注。入伏后,社交媒体上关于蝉鸣的话题引发诸多讨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抱怨连连,有的人是清晨被蝉鸣吵醒,有的人是白天被蝉鸣吵得头疼,还有的人是晚上被蝉鸣吵得难以入睡,总之就是将蝉鸣当成一种打扰了生活宁静、需要加以控制的噪声。
对此,一些人认为应当以喷药、捕杀的方式减少鸣蝉,从而减少蝉鸣。但笔者认为,这样做或许能降低蝉鸣声,却没有考虑蝉数量减少后对区域生物链的影响,以及过度施药对区域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蝉鸣终究是自然界的产物,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噪声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不宜进行过度的人为干预。
实际上,蝉鸣声声不仅是生命繁衍的求偶竞技,也昭示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给夏天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而在城市中追求完全宁静的环境,某种程度上来说本就是一种苛求,并不是消灭了蝉鸣就能实现的。即使没有蝉鸣,也有车辆行驶、人群喧哗、机械运转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城市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应当容得下蝉鸣。与其说是蝉鸣打扰了生活的宁静,不如说是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失去了聆听蝉鸣的心境。完全拒绝蝉鸣难度很大,但是也有简单的降噪方法,比如关上窗户、带上耳塞,而非加罪于蝉。更为必要的,则是抛开内心的烦恼和琐事,以包容的态度接纳自然界的正常现象,融入自然。 ——程维嘉
防范汛期乡镇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风险
当前,一些乡镇仍采用简易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随着汛期暴雨频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风险增加。有的乡镇垃圾填埋场防渗漏设施简陋,有的甚至直接利用天然低洼地或土坑填埋,未采取有效防渗措施,或者仅靠临时蓄坑暂存渗滤液,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通过车辆将其外运处理。若地方对汛期风险防范不足,缺乏针对性预案、处置措施和物资储备,一旦遭遇暴雨冲刷,渗滤液便容易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各地应及时做好乡镇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风险管控。对于在低洼地堆放生活垃圾的行为,要及时清理整顿,修复生态环境;对于正在使用的正规垃圾填埋场,要做好排查,严格落实渗滤液规范收集处理等要求,避免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长远看,还需加强常态化监管,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在垃圾填埋场安装监控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污染消除在萌芽阶段。 ——刘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