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攻坚

前瞻性部署 精细化排查 科技化溯源

北京海淀区开展汛前水污染隐患排查

《中国环境报》(2025年08月05日 第005版)

  本报讯 为切实保障汛期水生态环境安全,北京市海淀区通过前瞻性部署、精细化排查与科技化手段,扎实开展汛前水污染隐患排查,为安全度汛构筑坚实的绿色屏障。

  针对汛期水环境风险特点,海淀区提前谋划,全面梳理辖区入河排污口、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农村及临时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台账,结合历年国家、北京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数据,精准锁定易发问题断面及排污口,建立风险点位清单,实施“重点关注+定期巡查”机制。为强化属地责任,组织各街镇召开专题业务培训会,围绕降雨增加可能引发的地表径流污染、污水溢流、借雨水管道排污等风险,指导属地提升日常巡查与问题发现能力。

  聚焦往年汛期管理的薄弱环节,海淀区构建“网格巡查+专项检查+联合抽查”立体监管模式,在全区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一方面,依托河长制,发挥街镇网格治理优势,加密重点考核断面周边入河排污口、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区等关键区域巡查频次,对违法建设项目、污水偷排、垃圾堆放等水体污染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另一方面,针对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医疗机构等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深入推进排污口整治、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检查、医疗污水达标监测及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排查,严查借雨偷排、超标排放、退水口溢流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已检查涉水单位187家次,发现113个问题,依法查处8起涉水违法案件。

  为提高监管效率,海淀区深化水生态环境“三监联动”机制,构建“数据监控—综合研判—精准执法”闭环管理体系,通过定期分析手工监测数据与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深入追溯问题根源,推动多方协同整改,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小微水站、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等的作用,实现智慧化精准溯源,对水质异常波动点位第一时间开展溯源分析与现场核查,精准识别污染源并有效管控。今年以来,通过数据平台推送106条水质异常线索、52条涉水自动监控异常线索,辅助锁定14个风险点位,发现54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范李娜 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