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中,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废物”管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房山新模式。
在前端画好“无废城市”建设路线路,通过统计数据和走访调研,摸清各类“废物”流向及相关利用处置情况,制定北京市房山区“无废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谋划“无废城市”建设行动路线。做好统筹谋划工作,统筹工业、农业、生活、消费等领域各类“废物”的产生、收运、利用与处置管理需求,整体推进,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建立“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机制,最大程度减少“废物”产生,推动资源化利用,保障安全处置,防控环境风险。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主动找到”的“五到”工作法,精准服务企业。
在中端广泛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理念,让“无废校园”“无废社区”“无废饭店”等“无废细胞”在全区范围内涌现,引领“无废”生活新风尚。
在末端提升监管效能,深化产品的生产模式向“开采—生产—消费—处置”的闭环模式转变,提升源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企业生产社会效果与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赋能绿色经济,将“无废细胞”有机嫁接到经济体上,实现旅游、文化、教育、娱乐等多领域的“无废”融合。范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