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版 要闻

安宁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焕发新活力

《中国环境报》(2025年02月19日 第002版)

  ◆邹祖铭 蒋朝晖

  一座座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厂房道路两侧干净整洁;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传输带上产品运输往来穿梭……新春开工之际,在云南省安宁产业园区内,随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

  安宁市作为云南省会昆明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云南省重要的钢铁和磷化工工业基地。

  近年来,安宁市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石化、冶金、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的新路。

  减污降碳做“减法”:多部门协同发力守护蓝天

  作为安宁工业“心脏”的安宁工业园,近年来,在全线推动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时刻守好绿色底线。安宁产业园区安环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园区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执行招商引资项目环境准入条件审查制度,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

  安宁市产业园区建起了环境容量研究及污染源精细化动态管控平台,建立起了“监测—预警—溯源—应急—协同减排”体系,产业园区环境管理实现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

  为了更好地管住园区内的重要污染源,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把办公室搬迁到距离城区十余公里外的安宁产业园区。搬到园区后,执法人员发现企业疑似有超标排放的问题,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详细排查验证;企业只需要一通电话,安宁分局执法人员便及时赶到现场。

  安宁分局局长朱永喜告诉记者,2024年,安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9.9微克/立方米,监测结果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2020年10月,云南安宁产业园区通过国家绿色园区认定。2022年3月,云南安宁产业园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绿色转型做“加法”: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增收又增绿

  位于安宁产业园区内的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石化)是国家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原油管道正式投用后的唯一承接炼厂。自2017年8月投产运行以来,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加工原油7700万吨,供应云南成品油销售市场约45%的汽柴油和85%的航空煤油。

  走进云南石化,园区草绿树茂,空气清新。云南石化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副主任包永新告诉记者:“云南石化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大幅减少王家滩水库优质新鲜水用量,通过增加水质较差的螳螂川再生水用量,每年节约优质新鲜水量超过200万吨。”

  从2017年起,云南石化采用污水循环、雨水回收、中水利用、新鲜水严管的“四水”举措,耗费6.2亿元建立起全新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污水处理厂每年回用污水约280万吨,经过超滤、反渗透等23道工序,超80%的污水都可实现回收再利用,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厂区内绿化水和各类生产用水。

  包永新表示,云南石化各条生产线从工艺设计之初便处处考虑到绿色环保和节能低碳。云南石化加热炉以天然气为燃料,全过程采用脱硫、脱氮等技术,再通过硫黄回收装置、每年生产的30万吨液硫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炼油项目采用清洁的全加氢工艺路线,凭借产品优质清洁等技术优势,可以生产汽柴油、航煤等17类70种产品。

  投产多年以来,云南石化环保总投入超过45亿元,正是由于生产绿色化、产品绿色化,云南石化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可靠的成品油供应基地,原油合作伙伴扩大到沙特、科威特等11个国家。

  

  云南是磷化工产业大省,磷石膏产生量巨大,但长期以来,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偏低且消纳过程中容易造成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云天化集团致力于把绿色理念融入生产经营、产业升级、发展转型的全过程,在提高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做到生产废水零排放。

  有着30年工龄的刘贵春是云南云天化石化有限公司的安全总监。他告诉记者,云天化石化在成立初期,就选择了无害、清洁的聚丙烯产品和环境友好的异辛烷产品进行生产,从而构建起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核心理念。近年来,云天化石化立足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废酸结合天安硫化氢焚烧装置,实现循环利用;首创低温深冷回收原料净化系统排放气中的重组分,降低废气排放;自主开发除臭系统,解决废酸存储溢出的硫酯类酸性气体致环境恶臭难题。同时,云天化石化通过装置优化和技术改造,实现了火炬气的有效回收利用,减少了装置废气排放。

  同属云天化集团的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浓度磷复肥与磷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据介绍,公司致力于推广高效节能的产品与设备,启动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计划,探索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积极拓展氟化工、精细磷化工及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产品能耗和碳排放进一步降低。2023年,天安化工的能源总量较2015年减少了9.7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大幅下降315万吨。

  一家家企业积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企业节能改造,换来安宁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024年,安宁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完成数占安宁市比重95%,与此同时,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逐年上升。

  聚链成势做“乘法”:主攻新能源电池产业打造零碳园区标杆

  去年,《云南省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出台,提出要探索建设一批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零碳园区。而在云南省首批5个零碳园区创建名单中,安宁产业园区(新 能 源 电 池 片 区)位 列其中。

  安宁市人民政府市长、云南安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浦泰表示,安宁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有磷有锂还有石油焦,清洁能源占比90.94% 。产业园区积极融入和践行零碳理念,致力于把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国零碳园区标杆样板。

  据安宁产业园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宁产业园区以“园中园”的形式开展零碳园区创建工作,创建区域为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创建区面积为19.88平方公里,位于安宁产业园区中部和东部区域。“我们紧抓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黄金发展期,发展新能源电池新技术,形成新能源产业链,打造‘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条。”

  据介绍,目前,产业园区已吸引湖南裕能、杉杉股份、华友钴业等头部企业率先集聚,同时新增签约云南裕能磷酸净化项目、云南祥丰新能源材料前驱体配套铵盐项目等绿色新能源项目11个,储备项目56个。积极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先将园区企业副产的磷酸、双氧水、氟化锂、石油焦等用于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的原料供给,推动跨企业、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就近供应,大幅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

  数据显示,目前,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达24个,计划总投资581.8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28.4亿元;已投产新能源项目10个,实现产值109亿元。

  下一步,安宁产业园区将竭力为新能源电池上游企业产品贴上零碳标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零碳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到2025年,零碳园区企业全部完成“一对一”入户诊断服务,朝着实现100%屋顶光伏覆盖、100%完成清洁生产审核、100%绿色供电、100%绿色用电凭证溯源方向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