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综合新闻

从“矿山村”到“生态村”

崇义石底河村开展矿山修复,探索村民致富新路

《中国环境报》(2025年02月19日 第004版)

  ◆廖军

  江西省崇义县铅厂镇石底河村位于赣南革命老区,因村口有一条天然石底小河而得名。这里曾经是一个典型的矿山村,富含石灰、煤矿、钨矿、铜矿和锌矿等矿产资源。

  从矿山开采的辉煌期,到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再到走上绿色转型之路,可以说,石底河是我国乡村由资源密集型到生态环保型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践行“两山”理念、助推乡村共富发展的典型案例。

  从“挖山”到“种山”的转型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底河村矿山开采进入辉煌期,拥有石灰厂、水泥厂、造纸厂和200多座小煤窑。但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石底河村原有的资源开采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石底河矿山由无序开采转为有序整合、规范经营,下决心关停了所有“小散乱污”采石矿、石灰厂等企业。

  进入21世纪,石底河村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将山体修复、小流域整治、复土植绿、土地复垦等保护性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构建生态资产价值化的生态体系,合理开发利用复绿复垦后的山体和土地。在村集体的引领带动下,探索种植脐橙、黄金奈李等特色水果,开拓增收致富新路子。

  石底河村还加快了以生态种植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开发农家乐、水果采摘、休闲娱乐、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以特色水果产业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绿色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探索“乡村民宿+”模式

  如何进一步增加产业附加值,开拓村民增收路?石底河村开始探寻“两山”理念助推乡村共富、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石底河村借助外力开拓思路,大力推动荒地荒山再利用,推动生态资源变生态资产,实现以“乡村民宿+”为引擎的景村融合。

  石底河村将可利用的荒地、荒山、残次林等统一集中流转,建设高标准生态型乡村民宿度假村。200余亩荒地被一座座精美民宿所取代,成为集度假、研学、文化体验、团建会务、特色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独家综合体。

  同时,积极配套建设乡村板块,以乡村民宿产业为先导,引领带动村庄发展乡野集市、“共富火车”、共享菜园等新业态,实现农旅、茶旅、文旅联动发展,以联农带农惠农富农全面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3年12月9日,石底河村与浙江余村缔结友好村,双方约定在资源共享、产业互助、人才互帮、经验互学上加大交流合作力度。石底河村学习借鉴余村经验,招募乡村CEO,成立村共富公司,用企业理念经营村庄。两村开启携手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村村合作”新模式。2023年,石底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两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