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一版要闻

找“小切口”下“大力气”

广西全力解决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报》(2025年02月20日 第001版)

  ◆蓝皓璟

  “以前污水直排红水河,还伴有难闻的臭味,现在很快就整治好了,我们的生活舒适多了。”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河西片区新城小学附近的居民纷纷为红水河畔的变化点赞。这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积极开展集中整治全区生态环境领域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和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工作,全力推动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

  全程督导,推动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广西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重点围绕规模化养殖污染扰民问题、企业排污或项目建设引发纠纷、个别地方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不牢固等6个方面30个具体问题,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抓好工作落实。

  全程督导,推动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南宁市邕江大桥旁江中流出大量疑似黑污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迅速响应,厅领导先后赶赴现场指导做好处置工作,同时督促有关单位研究建立排涝管理、加强和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等,切实保障了南宁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有效消除群众误解和疑虑。

  武鸣河是邕江主要支流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多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大量污水直排,武鸣河多个河段存在不同程度黑臭,周边群众反映强烈。

  为深入整治武鸣区黑臭水体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切实抓好武鸣区中南线污水管网建设,厅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武鸣区黑臭水体整治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南宁市武鸣区按照“一厂两线四站四河”的治理思路对武鸣河支流开展系统治理,武鸣河各项污染物指标下降明显,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附近居民纷纷拍手称好。

  “养殖场臭气熏天、污水随意排污,周围群众苦不堪言……”很长时间以来,养殖场一直面临着臭味扰民的问题,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针对藤县天平镇安利猪场和三顺养猪场废水直排灌溉以及百色市右江区牧原养殖场、河池市宜州区洛西镇孟村养殖场臭气扰民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多次下沉督导帮扶,现场指导企业升级污染防治设施和优化防治技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消除养猪场臭气扰民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整治工作走实走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还派出工作组开展常态化现场检查,将集中整治问题列为自治区领导分片督导、生态环境保护交叉执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重点内容,多措并举督导推动整治工作。

  以点带面,重点推进群众“家门口”的黑臭水体整治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老旧城区市政设施老化破损、新城区市政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造成部分区域生活污水收集不全面,渗漏、溢流、直排形成黑臭水体,周边群众“开门可见”“开窗可闻”,对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北海市的蚂蟥沟就曾是一片“臭水塘”。过去,由于周边市政管网雨污分流不完善,大量雨水、海产品加工和生活污水汇入积聚形成多处臭水塘,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以前这里就像是垃圾场,水体发黑有异味,岸边长满杂草,真的很臭。”家住北海市海城区红坎村的林德初对此苦不堪言。

  倾心为民办实事,解民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蚂蟥沟黑臭水体问题,多次会同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高频调度、精准指导。北海市委、市政府将蚂蟥沟黑臭水体整治列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推进问题整改。

  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疏通排水等实施系统整治,昔日臭水塘蝶变为美丽的“湿地公园”。每天到蚂蟥沟旁的昆明路口袋公园散步,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的一种休闲娱乐。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