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常海
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跨界川渝的铜钵河成功入选,这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几条入选的省际跨界天然河流之一。
发源于四川省大竹县的铜钵河是长江四级支流,蜿蜒进入重庆市梁平区后再折回大竹县,经渠江流入嘉陵江,是川渝两地联系最为紧密的重要河流之一。因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跨区域管理难题,铜钵河水质曾经一度恶化至劣Ⅴ 类。
“2020年以前,因川渝两地确定的水环境功能不一致,两地在流域治理上的深度和广度有差距。”重庆市梁平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小平介绍,由于场镇和农村治污设施有短板,工业企业、畜禽水产养殖场管理要求不统一,流域治理各自为阵,水污染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解决,水质恶化影响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启动键”,梁平区与达州市共同谋划推进铜钵河治理,要变“两不管”为“共同管”,必须突破行政的限制,共下“一盘棋”。
2020年9月,梁平区与达州市共同签订《铜钵河联防联治协议》,并共同编制印发《铜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方案》。这一合作框架的落地,不仅明确了治理任务和联动路径,还落实约6亿元资金,推动两地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铜钵河河道窄,治理难点是面源污染。沿河的一些畜禽养殖场偷排、漏排,下水管道破损,流域内乡镇生活污水直排河道……
为让铜钵河重现水清岸绿,达州市和梁平区专门邀请四川省、重庆市专家,先后多次对铜钵河进行现场“会诊”,最终确定实施50多个治理项目。在治理过程中,两地共建成投入运营28座镇村污水处理厂、两个尾水湿地,并配套建设260余公里雨污管网,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和水库治理,梁平区的竹丰水库、花石水库和大竹县的九龙水库成为补水源头,让铜钵河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
同时,两地联合整治跨界区域生活污水,将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老街片区1000余人、大竹县石桥铺镇600余人产生的生活污水,分别接入梁平区文化镇、碧山镇(华滩坝)污水处理厂处理。
铜钵河治理不仅注重水质提升,还强调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川渝两地通过综合治理河道13.7公里,打造了亲水护岸、湿地公园、滩涂湿地、尾水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总面积达4.56万平方米。这些生态工程不仅改善了河流生态系统,还有效美化了沿河乡村的人居环境。
铜钵河的蝶变,是川渝两省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书写“绿色答卷”的一个缩影。
川渝两地始终筑牢“上游意识”、共担“上游责任”。为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川渝两地还设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市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建立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近5年来,川渝两地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0项,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和协同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大格局。
数据显示,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5年来稳定达到Ⅱ类,25个川渝跨界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