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综合新闻

北京房山空气质量连续五年稳定达标

2024年PM2.5平均浓度为32.8微克/立方米

《中国环境报》(2025年02月24日 第004版)

  本报讯北京市房山区近年来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立区之基,奋力推进美丽北京西南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改善,空气质量连续五年稳定达标。

  2024年,房山区PM 2.5平均浓度32.8微克/立方米,连续五年稳定达标;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1天,占比近八成,同比增加25天,与2013年相比增加145天,为历年最多,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地表水国考、市考断面达标率及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均为100% ,大石河、夹括河达到Ⅱ类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土壤环境整体安全。

  一直以来,房山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区域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区林木覆盖率达71.26%,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以上;自然保护地涵盖北京市全部自然保护地类型,数量及面积均居全市第二;2022年生态产品总值GEP总量443.0亿元,全市排名第四。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63.6提升至2022年的70.1。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提升,动植物种类多样,植物种类1064种,野生植物777种;野生脊椎动物305种、鸟类206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6种。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3种,北京市地方重点保护动物200余种。拒马河调查发现鱼类32种,曾与“北京猿人”为伴的鱼类“活化石”、濒临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鳞白甲鱼,重现京西拒马河。

  房山区打造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金字招牌,获得2025年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承办资格。联合门头沟区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山水工程,成为北京市首次入选,奋力筑牢京津冀地区沙尘防御屏障,夯实首都西南生态安全根基。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