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版 境界-文化

总想多看一眼

《中国环境报》(2025年02月26日 第008版)

  ◆刘慧娟

  夜,已经深了。行驶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我们一行人依然激情四射,毫无困意。“中国最美公路”——318国道,春蚕吐丝一样,带着我们盘旋在从昌都去来古冰川的盘山公路上。

  “此生必驾318。”这句醒目标语印在很多车的车身上,传递着隐隐的自豪,给予夜行人无形的力量。

  318国道的确是条充满挑战也蓄满自豪的路,宛如一条人生启示录,催人奋发,让人精神抖擞。在这里,星星伸手可摘,云朵触手可及。白天的太阳与夜晚的月亮,都热情地将光芒洒在人们头顶,我们与天空近乎融为一体。同行的伙伴们一路兴奋不已,面对沿途美景惊叹连连,拐弯时的尖叫,惊飞了山中的鸟儿,也让路边的荆棘和林子仿佛跟着欢笑。

  历经跋涉,我们终于来到来古冰川,眼前奇幻宏伟的景象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巨大的冰川散发着幽蓝光芒,让人震撼。它是那么超凡脱俗,又是那样冰清玉洁,在天地间勾勒出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画卷。

  高山、草地、河流相互交织,呈现出独特的自然韵致。幽蓝的冰体、形态各异的冰雕冰柱、透明的冰面,倒映着仿若“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幻境。

  面对如此美景,我们一时间分不清哪里是冰川,哪里是云,哪里是实景,哪里是梦,语言更有些哑寂。只剩下心中无穷的震撼以及对自然造化神奇的感叹。

  几天来,我们走过昌都芒康的千年古盐田、丁青的孜珠寺、邦达草原……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但来古冰川,再次扩展了我们的审美视野。这里风轻云淡,阳光明亮、空气清新,一切都在悄然中静谧无声,仿佛能听见灵魂的脚步声。

  来古冰川有庞大的家族体系,由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六条冰川组成,因矗立在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来古村而得名。来古冰川,藏语含有世外桃源之意,地处内陆,却属于海洋性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川成员之一。

  同行的藏族小伙子宗珠热情洋溢,性格开朗,一路上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西藏和昌都的风土人情。他告诉我们,来古冰川是当地藏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被视为护佑生活的福祉。他对家乡的深情以及丰富的知识,让人感叹。交谈中,我还发现他不但爱蓝天白云,对牦牛、羊群甚至性情凶狠的狼和棕熊也有别样的感情。

  记得几天前初次见到西藏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时,我惊喜地站在那里痴痴地看。迎面走来的宗珠腼腆地笑着说:“这里白云有点多,总是飘不完。”看似简单的话语,却透露着内心隐隐的自豪。

  正说着,突然,一个异样的动物从面前穿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未及开口,宗珠便说,这是一只从夏季牧场过来的孤狼,见到孤狼的人,有好运气。接着,他又指着不远处,笑着说,后面竟然还有两只,原来是“三口之家”呀。

  竟然是狼!我没见过狼,心里不免惊慌。宗珠看出我异样的神色,安慰说,狼和狗一样,在藏区很平常。它们轻易不伤人,如果攻击顶多只选择母牦牛。藏民害怕的倒是棕熊,个大劲足,发起凶来很危险。他的姐姐就遇到过。

  那天早上,她拎着桶走向一头牦牛准备挤奶,临近却发现是一头成年的棕熊。她一时吓得不知所措,慌乱中抓起一把沙土撒向棕熊,也许是沙土进了棕熊的眼睛,那只棕熊迟疑了一会,向另一个方向去了。从此,姐姐再去给牦牛挤奶,不敢起得太早。

  交谈中得知,宗珠的父亲在母亲怀他6个月时去世,他有姊妹五个,他是家中最依恋母亲的老幺……他说,妈妈最近总感叹村里的老人一个个地离开,自己也已经快80岁了,不知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这让他十分愧疚,懊悔以前节假日只会带妈妈“耍坝子”(搞野餐)。回去之后,他要带她去看更多的美景,尤其是美丽的来古冰川。每次回家,他都格外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想把母亲的模样深深印在心里,生怕有一天再也见不到母亲。

  听着宗珠的讲述,我内心一阵翻涌,泪水忍不住流下来。我假装撩了撩头发,悄悄将泪水拭去。宗珠对母亲的爱,勾起了我对自己母亲的思念。

  狼带来的恐惧与阴影渐渐远去,一种感动在我心中涌起。眼前,富有孝心的藏族小伙子宗珠的形象,渐渐升腾起来。来古冰川固然壮美,但世上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孩子对母亲的深切眷恋。这份深沉的爱,才是最珍贵的,是高出一切的美景。

  离开来古冰川时,我留恋地回眸,阳光下的冰川不仅闪现晶莹剔透的光芒,还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我仿佛看到宗珠正牵着母亲的手,幸福地欣赏这片神奇的景观。此时,天地人间,景物相融,共同见证着藏区繁衍生息的伟大与美丽。

  西藏是美的,那里的人们更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