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春
目前正值果蔬作物生长旺季和病虫害频发期,也是农户施用农药集中时段。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不少用过的农药瓶、农药袋被随意丢弃在沟渠里、田埂上,甚至水源地附近,带来了潜在的污染隐患。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已达80%,但仍有20%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被随意丢弃。当前,急需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破解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难题。
首先,要形成监管回收责任闭环链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基层政府对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负责;按“谁生产、经营,谁回收”原则,农药生产者、销售者负有回收责任,农户有交回废弃包装物的义务,村(居)委要做好督促服务工作。监管部门要落实好监管责任。通过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各担其责的闭环链条。
其次,要合理布设回收站点。散户随手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往往也是无奈之举。一些地方回收站点较少,且布设不合理,农药包装废弃物放家里不安全,送交又不方便。鉴于此,乡镇和村(居)委应会同生产者、经营者,以便捷农户回收交送为原则,合理设置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交送站点。生产厂家可配套提供农药使用者安全简易密封袋。村(居)委在农药集中使用时段,应加强巡查劝导和服务,帮助农户及时清理回收丢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
完善有偿回收激励机制,激励农户参与。当前,不少地方已有不错的做法,如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用“智能回收柜+有偿兑付”模式,农户将农药包装废弃物投进智能柜,即可兑换现金(农药瓶10元/公斤、铝箔袋20元/公斤)。这种便民快兑的办法,大幅提升了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探索有偿回收激励机制,所需资金可采取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共同分担的办法,也可以采取社会公益性项目的方法进行筹措。
用智能手段补齐监管短板。随着手机的普及,可以推行废弃物扫码技术、赋予农药产品“二维码身份证”、开发废弃物回收利用小程序等,破解农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