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版 要闻

云南对滇池保护开展执法检查

滇池水质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

《中国环境报》(2025年07月30日 第002版)

  本报讯 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近日召开。会议听取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刚介绍,根据工作计划安排,省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副主任杨亚林担任组长的执法检查组,于近期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实地察看了解滇池入湖河道治理及美丽河湖建设、湿地建设、水质净化厂建设、绿道建设、生态保护缓冲区保留村落房屋修缮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长江十年禁渔及生态保护核心区执法等情况,并召开省、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检查组认为,省、市人民政府高位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压紧压实《条例》规定的职能职责,加强流域空间管控,有序推进保护治理项目和措施,不断健全制度机制,持续加强监管执法,滇池污染指标下降明显,水体透明度上升,全湖水质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流域鱼类、植物种类、鸟类等明显增加,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

  检查组指出,在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差距、流域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截污治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需持续推进、执法监管落实不够到位、部分配套制度还需不断健全完善共6个方面的问题。

  检查组要求,省、市人民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抓好《条例》贯彻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条例》宣传执行;补齐截污治污短板,完善截污治污体系;坚持系统治理,持续加强湖泊生态环境修复;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推动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合力;加强科学研究,为科学治湖提供科技支撑。蒋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