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 综合新闻

精简评估流程 优化市县审批权限划分

张掖持续深化环评改革

《中国环境报》(2025年07月30日 第007版)

  本报讯 今年以来,甘肃省张掖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化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监管效能,提升环评审批质效,有效加速项目落地建设。

  依托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张掖市生态环境局建成市级环评审批服务平台,实现“云评审”,办理过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受理即评估”和“容缺受理”。对同县区、同类型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等项目试点报告表“打捆”环评审批;对20类环境影响总体可控行业实行报告表“告知承诺制”。针对重大及化工、医药、农药等项目,创新建立“社会公众领军人物咨询制度”,全程协助解决技术难题。

  同时,大力精简评估流程。同一建设单位的风电、光电关联输变电项目,医疗卫生等涉及核技术利用的项目,核与辐射与主体项目合并开展环评;规划环评区域内项目,其环评内容根据规划环评意见予以简化。优化市县审批权限划分,将部分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审批权下放至县区分局及经开区分局。将涉及自然保护区等重要项目审批权上收市生态环境局。对公共基础设施、新能源及保供煤矿项目,环评审批可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

  张掖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发改、自然资源、工信、水务、能源等部门,对拟建“两高”项目开展产业政策、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多维度联合评估论证,提升决策科学性,提前防控环境风险。严把关口,对触碰生态保护红线、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两高”项目坚决否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明确准入“底线”与“边框”。

  张掖市生态环境局还压实建设单位和环评编制单位责任,加强沟通指导,规范编制行为,保障环评文件质量。强化环评市场监管,定期开展文件质量抽查,公开守信优质机构名单,倒逼环评文件质量提升。付海峰 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