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琼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正式出版发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蘑菇湖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入选其中。这座水库,见证了兵团人打响的一场从“生态伤疤”到“碧水明珠”的生态戍边战。
蘑菇湖水库始建于1957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军垦战士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号召,在戈壁荒原上靠着肩挑手挖建成的大(二)型平原水库,总库容1.8亿立方米,滋养着下游200万亩农田。然而,伴随着石河子市的工业化进程,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重。
在污水处理厂建成前,蘑菇湖水库水质长期严重污染,制约着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水像酱油一样黑红,臭味几公里外都能闻到。”这样的场景曾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因地处城市地势最低处,半个世纪以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通过蘑引渠直排入库,导致水质恶化至劣Ⅴ类,鱼虾绝迹,生态功能几近丧失。
2018年,石河子市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对蘑菇湖水库进行了治理。投资12亿元,针对“截污控源、过程阻断、末端治理”三大环节实施系统治理,以蘑菇湖库区为主体,以滨岸带治理建设为生态屏障,以城镇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为重点整治对象,以双泉集干排、西干排和蘑引渠3个生态廊道建设为脉络,构建起“一库、一带、两区、三廊”的总体整治空间布局。
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万吨,中水全部回用;40公里长的中水回用管道将处理后的再生水输送到十户滩园区;双泉集干排、蘑引渠等河道完成清淤整治,非法排污口被封堵取缔;滨岸带表流湿地如同“生态滤芯”,使流经的水流净化后缓缓注入水库。到2023年,经过5年的治理,蘑菇湖水库水质改善率达33.65%,提前完成了消除劣Ⅴ类的目标任务。2024年,蘑菇湖水库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Ⅴ类及以上标准限值,定类指标总磷较上年同期下降0.06毫克/升。
为进一步推进水环境精准治理,石河子市依托数字化手段,全面加强工业污染源头管控。针对印染、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业园区配套污水预处理与在线监控双系统,并创新引入除盐设施破解废水盐碱化难题,实现园区污水达标处理、稳定回用。通过全面排查修复排水管网漏洞,确保工业污水零外排。运用无人机巡查对蘑菇湖水库上游“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对鱼塘排渠进行清淤引流,建立兵地联动机制管控库区放牧污染。
石河子市生态环境局以数字化赋能监管体系,搭建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化平台,动态发布企业环保“黄红牌”警示,结合河长制开展智能巡查,设置警示牌强化实时监测。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智能预警,对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点位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发现问题即时推送整改指令,以科技手段筑牢生态环境防线。
随着水质改善,白鹭、野鸭等野生鸟类成群结队栖息于此,成为蘑菇湖水库生态环境转变最直观的见证者。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