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攻坚

襄阳全链条守护汉江清波

2025年上半年,28个省控以上断面优良率达96.4%

《中国环境报》(2025年08月04日 第005版)

  ◆李丹

  “汉江干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15个国控断面连续6年100%优良,重点流域治理成效获部省好评……”湖北省襄阳市生态环境部门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十四五”以来,襄阳市水环境质量呈现稳步向好态势,通过高位推进、“三水共治”、系统治理等全链条举措,筑牢汉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交出一份亮眼的“治水答卷”。

  核心指标持续向好,水环境质量稳中有进。2023年至2024年,全市28个省控以上(含15个国控)断面连续两年实现水质优良率100%,其中15个国控断面创下连续6年全优良的佳绩。2025年上半年,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8个省控以上断面优良率达96.4%,与去年同期持平。

  高位推进压实责任,构建全域治水格局。襄阳市将水污染防治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清单,实行年底考核“结硬仗”机制,层层压实治水责任。通过每月发布跨界断面水质考核通报,以支流“微改善”保障汉江干流“稳Ⅱ类”,形成“一级抓一级、全域齐攻坚”的工作格局,为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提供制度保障。

  “三水共治”精准发力,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近年来,襄阳坚持“三水共治”理念,全方位守护水环境安全。纵深推进长江高水平攻坚提升行动,建成并投用全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990个汉江入河排污口已整治986个,唐白河、沮漳河86个重点排污口完成整治72个,2025年9月底将全面收官;131.52公顷矿山完成复垦复绿,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水源地保护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全市11个县级以上及83个乡镇级、千吨万人水源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与规范化建设,2024年年底,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同步发力农业面源治理、重点流域“一断面一策”管控,开展水质达标百日攻坚行动,严防污染反弹。

  针对滚河、蛮河等重点河流,襄阳市实施“控源、治污、增容”统筹推进策略,通过污染风险源排查、网格化管理、“人防+技防”(水质自动站+视频监控)联动,确保国控、省控断面稳定达标。流域联防联治机制更趋完善,与省内4市(林区)实现横向生态补偿与协同共治全覆盖,与河南省南阳市共建的唐白河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获国家、省级好评。

  系统治理绘就新景,美丽系列建设加速推进。襄阳市以6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节点、汉江支流为脉络,加速构建汉江湿地生态系统;扎实推进总投资8.4亿元(含中央水专项4.97亿元)的18个流域生态治理项目,滚河、西排子河水库等重点区域生态功能持续增强。完成《襄阳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汉江(襄阳段)冲刺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唐白河、蛮河获评省级优秀案例;完成21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10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4条国家监管黑臭水体治理等任务,66条列入国家治理试点的黑臭水体到年底将基本消除。

  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守护汉江碧波。“十四五”期间,襄阳市全面完成5条地级市、11条县级市黑臭水体整治,8条县城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50%,年底将实现60%目标。升级船舶污染防治,“船e行”系统实现污染物接收处置闭环,6个港口泊位建成岸电设施,108艘船舶完成受电设施改造。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纳入智慧渔政监管,实现760公里河段154套监控全时段守护,沮漳河、滚河等生态流量保障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