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木 沈建富 曹金英
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平衡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的关系?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
2024年以来,杭州市临平区通过引入活性炭智能监控系统,探索出一条“数据驱动、精准执法”的环境监管新路子,提升了生态环境执法的效率。
过去靠经验判断,现在数据说了算
传统环境监管往往靠执法人员奔波于现场,执法人员少,企业数量多,有时难以抓住重点。2024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将“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临平区率先破题,在春风动力、杭汽轮等龙头企业试点应用活性炭监控系统,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到“数据说话”的转变。
这套智能系统犹如给环境监管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实时监测风速、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结合AI算法动态生成吸附饱和曲线,不仅能精准预判活性炭剩余寿命,还能在吸附效率不达标时自动预警。执法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过去靠经验判断活性炭更换频率,现在数据说了算。”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葛君介绍,“我们有5条生产线,均配备了吸附—脱附燃烧废气处理设施,但根据相关规定,活性炭使用寿命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由于没法准确掌握活性炭的吸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换下来的活性炭还未饱和,造成一定的浪费。”
目前,杭汽轮已安装活性炭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活性炭的吸附饱和情况,对活性炭吸附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并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前及时发出预警,督促企业及时更换,企业不再通过简单的使用时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换炭。用监测数据说话,降低了企业换炭频率,年节约成本约50%。
拦截违规操作,提醒企业及时整改
更让企业点赞的是,这套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台账完整规范,保存期限超过5年,彻底告别了纸质台账易遗漏、难追溯的烦恼。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这套系统还扮演着“环保顾问”的角色。多次拦截违规操作并及时提醒整改,让企业避免因无心之失受到处罚。这种“预防为主”的监管方式,既守住了环保底线,又减轻了企业负担,生动诠释了“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
“现在执法更有针对性了。”临平生态环境分局东湖中队副中队长沈建富介绍,“执法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就能掌握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问题‘精准打击’,进一步明确了‘守法者受益、违法者受罚’的监管导向。”
数据经AI算法分析,生成台账进行反馈
活性炭监控系统从智能传感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再通过AI算法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进行预警,最后生成台账进行反馈,形成完整的监管闭环。
这套系统支持与政府环保平台无缝对接,助力构建“企业自证守法、政府远程核查”的互信机制,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分析,从自动预警到台账生成,形成完整闭环。企业环境管理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治理”,实现了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蝶变。
“监管+服务”双轮驱动的智慧模式为现代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新路径。活性炭监控系统通过实时曲线、精准预警,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打造了临平区“非现场执法”的鲜活样本。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智慧环保”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