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版 观点

临夏州持续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环境报》(2025年08月07日 第003版)

  ◆杨兴德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生态地位重要、地理位置关键、功能区位特殊,黄河自北部穿境而过,全域黄河水系密布、支流众多,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近年来,临夏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注重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临夏州坚持“南养水源、北保水土、中建廊道”的工作思路和总体布局,科学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分级分类分区域采取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系统实施植树造林、山洪沟治理、坡耕地改造、淤地坝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治理。严格落实林长制和河湖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争取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国家储备林等项目,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共实施水土保持项目42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6平方公里,全州水土保持率达到67.14%,森林覆盖率达到14.27%,河道治理率达到4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耕地违规转为林地园地专项治理,确保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

  突出源头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临夏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2019年以来,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关停砖瓦窑厂155家,淘汰老旧机动车4.8万余辆,建成一级煤炭交易市场12个、二级配送网点223个。全面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州累计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2772.67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3.59万平方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与治理,10座码头、1座船舶检修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738艘船舶安装垃圾污水收集装置并实施清洁化改造,完成874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乡村三级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等项目建成投用,尾菜处理利用率达60.78% 、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7.0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6.65%。

  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约束的关系,划定“三区三线”,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一步规范产业布局、城镇开发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全州计划5年搬迁2.5万余户,占全省12.98万户的19.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循环农业、中医中药、健康养生等生态产业,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持续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降耗。2021年—2023年全州累计能耗强度下降10%,超额完成“十四五”进度目标任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累计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78.4万千瓦。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开发项目,进一步核算造林碳汇可开发面积53.8万亩。目前,根据项目审定情况,25.3万亩林地权属清晰,项目资料齐全,准备第一批开发。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成功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区、八坊十三巷等景区享誉国内外。

  下一步,临夏州将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着力打造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打造生态良好美丽新临夏。

  作者系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