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海南省深化推进“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 (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在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政策解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方案》的核心内容与实施路径。海南将通过分梯次、分领域、分类别的推进方式,全面深化“无废岛”建设,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粤介绍,《方案》设定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到2030年,海口、三亚等4个地级市及昌江黎族自治县将严格按照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标准推进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其余市县则将根据自身实际,分类别、分领域梯次推进,共同构建全省“无废岛”建设格局。届时,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将持续下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的资源利用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填埋占比也将稳中有降。
《方案》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化”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管理的突出问题,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将通过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提升末端处置保障能力等举措,实现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则聚焦源头减量与全链条管理体系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通过畅通二手商品流通渠道、规范回收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农林领域将加强生物质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着重源头减量、综合利用与规范贮存处置;同时,《方案》还提出,巩固禁塑成果、规范塑料废物处理及陆海统筹治理海洋垃圾。
海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陈大富表示,海南将以分拣中心升级改造为突破口,完善回收网点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回收网络。同时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打造区域性二手商品集散中心,促进闲置资源高效流通。此外,还将引导企业构建数字化回收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回收服务管理,提升回收效率与规范化水平。在办展办会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无废岛”建设要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展台可循环材料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陈粤强调,固体废物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陆地生态环境,还可能向海洋扩散,因此,必须强化治理与风险防范。为此,海南已印发相关通知,要求加强危险废物收集的规范化和便利化,强化其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督促生活垃圾焚烧企业、二级及以上医院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率先推进危险废物“五即”规范化建设。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省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并会同市县环卫部门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填埋处置量。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