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单伟 李三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新时代新征程湖北省发展最重大的使命责任。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支点建设走深走实,作为“千湖之省”,湖北省坚决扛牢生态大省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美丽湖北战略,有力保障“一江碧水东流、一泓清水北上”,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
2024年,湖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加快推动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基础上的“绿色增长”。荆楚大地万物竞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荆楚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坚定不移推动长江大保护
雨过天晴,宜昌市滨江公园,在过往船只的汽笛声中,烟雨江南艺术团正在排练。副团长邱萍说:“宜昌的沿江风景越来越美,大家经常来这里排练,身心愉悦。”
秉承合理利用、变废为宝的集约型建设和海绵建设理念,宜昌市积极开展长江岸线整治修复,总面积118公顷。“在遵循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宜昌市专门扩大范围,划了一条‘生态虚线’,就是在市民目之所及处均开展修复和治理,让大家能更畅快地亲水玩水。”宜昌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护中心工作人员周程尧介绍。
傍晚时分漫步江岸,无论是下班跑步的中年人、嬉闹追逐的孩子、挽臂散步的情侣、廊下斗棋的邻家老者还是放风筝的大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许多土生土长的宜昌人一样,我经常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江边。”邱萍说。
这人水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是湖北省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湖北省高度重视长江大保护,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不仅如此,湖北省还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对标对表,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湖北省坚决扛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规之地”使命,创新以水网单元为基础实施生态环境管控,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印发《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积极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加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长江干流累计建立3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全省市县两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覆盖率双100%。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是武汉市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之一,也是华中地区首座全地下花园式净化水厂。
在大雨中,走进这座占地2.9万平方米的地下净化水厂,由于全封闭运行,只听到机器轰鸣声,却看不到一滴污水,闻不到一丝异味。
走出净化水厂,地面就是金桥体育公园。“金桥体育公园开园以来,前来游玩的市民数以万计,形成了‘头顶打球、脚下治污’的绿色共生场景。”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黄孝河项目副书记胡刚介绍。
如今,黄孝河、机场河明渠水质由原本的劣V类稳定提升至地表水V类标准,达成百年黄孝河十里再流芳,绿水绘清波,江城换新颜的治理效果。
一直以来,湖北省积极主动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多措并举打好碧水保卫战。湖北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领域专项行动,实施重点水体“一水一策”方案。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建立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省级推进机制。截至去年底,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持续100%达标,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Ⅱ类,确保了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湖北省空气质量近3年明显改善。湖北省扎实推进减排治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强化监管执法,切实压实地方责任,强化管控调度,推进工程治理。联合江西、湖南两省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武汉都市圈、“襄荆荆宜”区域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协作联动,湖北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持续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湖北省坚持分类施策,分类管控。系统谋划“无废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尾矿库和磷石膏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及环境问题整治。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2024年,湖北省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极不平凡的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0012.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在这耀眼成绩的背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条“金线”,正在湖北省转型升级的一幅幅生动画卷中熠熠生辉。
在武汉市中碳登大厦举办的“电—碳—金融服务新模式赋能电子行业绿色发展论坛”活动现场,武汉市电—碳—金融服务中心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深化“电—碳—金融”项目合作协议。
2024年,长飞光纤抵押了5万吨碳配额,从招行贷出470万元,买了1000万度绿电,直接抵扣了7153吨碳排放。尝到甜头后,这次又签下大单:中碳资管掏500万元帮他们改造老旧制冷设备,改造后综合能耗降低50%,企业每年节省125万元,还能减少1000吨碳排放。最大的亮点是,如果节能效果不达标,还有保险公司兜底。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ESG负责人王聪表示:“项目全程由武汉市电—碳—金融服务中心负责能效指标交付,还有保险兜底,我们十分放心。”
在湖北省,企业现在可把碳配额当“存款”抵押给银行,贷出真金白银去买绿电,最后还能用绿电抵扣碳排放,这正是“碳变钱、钱买电、电抵碳”的魔法操作。
为服务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省率先在全国打通“电—碳—金融”三大市场,多次促成“碳变钱,钱买电,电抵碳”的神奇循环。
碳交易打通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换的路径。湖北省作为碳交易市场的“先行军”,建成运营全球覆盖碳配额规模最大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机构,在碳市场建设领域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实现了碳市场的质效提升,区域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绿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宽广。
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下一步,湖北省生态环境系统将锚定建设美丽湖北、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通过下决心“治”、下功夫“保”、下力气“转”,提升发展“含绿量”,让荆楚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努力为建成支点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神农架大九湖景区。方建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