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相成
“犟河变清了,来之不易,我们可得把它守好了。”一大早,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杨志金手持小铁钳,在犟河流域巡逻。他的手臂上,佩戴着一个志愿者红袖章。
看着清澈见底的犟河,杨志金感慨不已:“没想到如今我慢慢变老,犟河却回到了我儿时的清澈模样。”
如今,十堰市有很多像杨志金一样的环保志愿者,他们长期活跃在丹江口库区及各河流沿线。320万十堰人自觉保水护水,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守井人”,十堰市已凝聚起保水护水的磅礴力量。
天天都是志愿日
“把救生衣穿好,准备出发。”清晨,在十堰市郧阳区汉江大桥桥下,汉江清漂队队长肖安山一声吆喝,8名清漂队员闻令而动,分别登上三艘机动船,向着解放军青年林双拥主题公园方向驶去。
今年53岁的肖安山是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人,他打小在汉江边长大,对水位涨落、水情变化了如指掌。“我爷爷以拉船为生,父亲在汉江从事货运工作,我从小就是喝丹江口库区的水长大的。”肖安山说:“每天我们会根据风向确定作业点位,这样能少做无用功。”
不一会儿,三艘机动船便来到作业点位附近的江面。一些枯枝败叶、空瓶子漂浮在岸边。清漂队员从船舱拿出捞网,顺着江岸清理垃圾。
“捞网要对准目标扣下或从侧面舀起,如果平着伸过去,漂浮物就会被水波推开。”肖安山熟练地操作着,“漂浮物浸了水,重量会增加几倍,在水的阻力下打捞起来尤为困难。”
据肖安山介绍,他们清漂有七件宝:捞网、铁锹、钗子、刀子、斧头、绳子、耙子,配合得当,再大再重的漂浮物都可以被打捞起来。
越是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岸上的垃圾越容易被冲到江面,清理不及时,这些垃圾就会顺江而去,汇入丹江口库区,既增加了清理难度,也可能会影响库区水质。肖安山说,他们一年365天,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只要有需要,随时准备出动,可以说天天都是志愿日。
三伏天,甲板上的温度能达到60摄氏度,酷暑难耐;到了冬季,江风寒冷刺骨,江面浪大风急,生生刮疼脸颊,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船倾落水。
据介绍,三千里汉江流经郧阳区170公里,郧阳区接纳了整个库区上游各地清漂作业剩下的漂浮物,是丹江口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守好这道防线,保护汉江良好的水生态,2017年,郧阳区成立汉江清漂队,肖安山任队长,主要负责清理流经郧阳区辖内170公里汉江水面的漂浮物。
清漂队成立以来,年均出动船只800余次。最多的时候曾一天打捞近80吨漂浮物。
“我们天天在水上漂泊,工作是辛苦、危险的,但是看到碧波荡漾向北流,想到北方人民喝上了清澈的汉江水,我觉得一切辛苦劳累都值了。”肖安山说。
村村都有志愿队
天刚蒙蒙亮,在丹江口大坝下游的水面上,一艘清漂船马达轰鸣,开始了它一天的征程。船上,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正忙碌着,马达的轰鸣声淹没了彼此的话语,他们就默契地用手语沟通,配合得无比熟练。
丈夫名叫蒋德新,是丹江口市清漂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之一,他祖上四代都是渔民。随着丹江口库区取缔网箱养鱼及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他率先上交9艘渔船,并带动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87艘渔船全部完成回收。
为发挥其熟悉水性的特长,丹江口市为蒋德新配置了一艘“守井卫士”巡逻船,用于日常巡江与水上救援。从此,他几乎每天都驾船在汉江水面巡查,并沿着坝下近两公里长的河岸线巡查4次以上,检查河道环境卫生状况,清理沿岸垃圾等。
四年前,看到丈夫整日在船上奔波,妻子心疼不已,最终也加入巡护行列。从此,夫妻俩携手在清漂一线,成为丹江口市清漂志愿者协会中的一段佳话。
蒋德新的志愿行动传开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陆续自愿加入进来,自发成立的“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16人发展至现在的千余人规模。
“家乡的水这样清,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保护好。”蒋德新坚定地说:“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坚守到生命的最后。”
“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是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队中的一支。聚焦守水护水节水,目前,丹江口市已成立361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设立党员、清漂、护岸、巾帼、红领巾等13个“小水滴”志愿者协会,各个村(社区)都有志愿服务队,已形成全域志愿服务网,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20余万人,常态化在丹江口库区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等工作。
人人都是志愿者
2024年深秋,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站在丹江口大坝上,大声宣读“人人都是守井人”志愿服务倡议书,号召十堰市委常委带头,带动全市党员干部争做守水护水节水示范者、绿色低碳生活倡导者、志愿服务精神弘扬者,凝聚起全社会保水护水节水的强大合力。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说:“多年来,十堰10个县(市、区)干群同心、众志成城,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群众,都是忠诚‘守井人’,都在用心用情用力保水护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十堰市始终把保水护水当做最大政治责任,积极发动一切力量投身到保水护水中来,营造“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十堰市不断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和支沟分片包干治理体系,2489条大小河流配齐“管家”,河(湖)长制获国务院激励。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出台实施《守水护水行为规范》,2000多支志愿护水队、33万名碧水守护志愿者,常年在库区清漂、巡河。
此外,十堰市还深入开展“美丽十堰 我们在行动”专项活动、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最美守井人”评选活动,实行守水护水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开展十大优秀环保志愿服务队、百名优秀生态环保志愿者评选,“节水护水爱水”公益广告征集等活动,让守水护水节水家喻户晓。
同饮一江水,共做“守井人”。深化十堰市与北京市两地民间交流,建立重要节点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交叉互动活动平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已开展“饮水思源 感恩十堰”宣讲等活动200余场(次),十堰市保水护水节水“朋友圈”越来越大。
众人护水水更清。通过多年持续努力,十堰市大小河流水质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十堰市27个国控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持续保持历史最好水平。
环监1号正在巡库。
志愿者开展水上巡查。
工作中的蒋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