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一版要闻

大理州发布“洱海指数”综合评价体系

围绕“干净、清澈、生态、共享”四个维度设置八项指标

《中国环境报》(2025年08月19日 第001版)

  本报讯 8月15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在美丽的洱海之滨召开“洱海指数”发布会,首次发布“洱海指数”综合评价体系。

  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介绍,云南省以洱海为代表的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近年来,大理州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全面、科学、客观的“洱海指数”系统评价体系,旨在评估洱海生态系统整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高原湖泊精准保护与长效治理提供更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保护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据介绍,“洱海指数”围绕“干净、清澈、生态、共享”4个维度,科学设置8项指标(污水治理、垃圾处置、河流水质、湖泊水质、水生植物—海菜花、水生动物、安全保障、滨岸景观),从流域环境改善、湖区水质提升、生物多样性提高等方面,全面、系统、科学反映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成效和洱海水生态状况。

  “洱海指数”评价体系测算结果显示,2015年至2021年,洱海指数评价为良;2022年至2024年,洱海指数评价为优;2025年上半年,洱海指数得分为92.8分,评价为优,总体呈向好趋势。

  杨国宗表示,建立并发布“洱海指数”系统评价体系,经过权威、真实、有效的数据测算,综合反映水质改善、截污治污、生态修复、和谐共生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必将推动洱海保护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持续构建“人湖和谐互动”新模式。

  与会专家认为,“洱海指数”评价体系有助于健全完善覆盖洱海流域“天空地水”一体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对洱海流域河流、湖泊水质、水生态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倒逼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不断提质增效。“洱海指数”的发布将为今后一段时期洱海高水平保护、流域可持续发展构建更加科学的量化指标和评价体系,为国内湖泊评价由单一理化指标逐步向系统综合指标转变提供“洱海经验”。蒋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