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一版要闻

“一棵树”长成“超亿元村”

重庆奉节大坝村探索绿水青山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环境报》(2025年08月19日 第001版)

  ◆本报记者 周亚楠

  迎着朝阳,沿着盘旋山路,记者近日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

  站在长江边上,望着连片的脐橙林,永乐镇党委副书记高成国眼里满是富足与希望。

  弃煤启美

  数据显示,2003年,奉节县涉煤乡镇达17个,12万人生计系于“挖煤”。过度的开采,导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比达68%,森林覆盖率跌至30%以下。

  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倒逼下,奉节痛定思痛,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逐步退出煤炭生产市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7.89平方公里,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145个、145.77公顷,累计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76万亩,治理石漠化125平方公里。从2005年到2017年底,全县关闭煤矿217个。

  环境变好了,奉节县又将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山区的转型之路?种植脐橙成为了突破口。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凭借9.8公里长江岸线的独特优势,大坝村大力发展优质脐橙产业。

  记者了解到,大坝村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在村内建成“科技小院”,引进专家6名、研究生5名、大学生16名,搭配本地“土专家、田秀才”35名成立农技服务队,帮助解决脐橙种植难题。

  “我们按‘六个一’绿色种植管护标准,结合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农业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物联网+区块链’智慧果园示范基地,创新建立‘一果一码’区块链溯源体系,全生命周期记录开花、疏果、套袋等12个环节数据,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培土施肥、蔬果采摘、包装销售等流程,比传统生产模式增收35%以上。”高成国告诉记者。

  为种出更优质的脐橙,大坝村运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年均减少农药使用1000升左右。

  “此外,我们创新了厕污废水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让粪污变废为宝,用于脐橙果树养护及土壤质量改善,年均减少化肥使用量超300吨,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约50公斤,亩均生产成本降低近200元,村域支流、沟渠水质全部达到Ⅱ类。”高成国介绍。

  以绿生金

  大坝村是奉节脐橙的优质产区,数十万棵果树连绵成势,汇聚成长江边上的“绿水青山”,更成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这份甜蜜的事业,惠及了千家万户。“目前,大坝村脐橙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值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规模大、效益好。”高成国眼里有着藏不住的自豪。

  满山满坡的脐橙树,也让大坝村成为奉节本地市民周末出游热门目的地。依托橙园风光和长江景观,大坝村开发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观峡”的四季旅游线路。目前,大坝村年均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00万元,村民从“种橙子”到“享风景”,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我们不是单纯卖橙子,而是促进农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游客来了吃的是农家菜,住的是橙香民宿,这就是‘绿水青山’的正确打开方式。”高成国娓娓道来。

  如今的大坝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等荣誉。

  “通过发展脐橙产业,不仅绿化了长江岸线,保护了三峡库区生态,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高成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