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杰 姬滨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打造甘肃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和绿色发展高地为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强劲有序推进美丽陇南建设步伐。
加强生态监管。陇南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重点对全市两个国家级、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专项检查,2017年以来排查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233项,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228项。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及时会同发改、自然资源、林草、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完成多批次自然保护地线索及秦岭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破坏核查,指导相关县区做好针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点位的相关问题监督与整改。印发《陇南市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陇南市文县李子坝村“与熊猫为邻的村庄实践‘协议保护’”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提升应急能力。开展嘉陵江流域陇南段水质自动预警监测站建设项目,已建成7座水质自动预警监测站,今年陆续还将建成7座,进一步强化地表水水质预警监测。扎实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安全防控机制建设,联合四川省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陕西省汉中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应急联防联控活动,签订《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应急联防联控框架协议》,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广元市、阿坝州开展联防联控隐患排查,陇南市成县、徽县、康县联合汉中市略阳县、宁强县开展重点流域联防联控和隐患排查,重点围绕长江上游水电企业、污水处理厂、水泥制造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和风险隐患排查,推动跨境跨流域共管共治走深走实。持续加强对尾矿库、水源地等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监督检查,全面完成27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依托“一河一策一图”方案成果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做强特色山地生态农业。陇南市立足独特气候资源和生态禀赋,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生态农业。持续壮大花椒、油橄榄、核桃、中药材(纹党参、红芪、黄芪等)、食用菌、茶叶、蜂蜜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强化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管控。成功打造“武都花椒”“祥宇油橄榄”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农产品成为助农增收的“金钥匙”。
打造美丽康养生态文旅。将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精心打造以官鹅沟、万象洞、云屏三峡、西狭颂、文县天池、康县阳坝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成功创建多个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村。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突破4500万人次和260亿元,“绿色颜值”有效转化为“金色产值”。
拓宽生态产品转化路径。陇南市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稳步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探索建立森林覆盖率交易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积极争取国家和甘肃省纵向生态补偿资金支持。推动开展县域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形成流域共治、协同保护的新格局。制定陇南茶园碳汇管理规则,并实现全省首笔“茶园碳票”预售。依托优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文化”“生态+研学”“生态+体育”等新业态,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作者李宝杰系甘肃省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姬滨系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