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奕 邹训永 钱慧慧
从“潮退现城,雾起隐仙”的神秘,到如今海上花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背后是浙江省舟山市深化海洋生态警务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治理新格局的创新实践。
保护珍稀物种栖息地
连日的雨水过后,舟山迎来了晴天。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区分局盐仓派出所民警孙四平带队前往五峙山列岛开展监测巡航。
近日,全球观鸟爱好者通过慢直播,在云端见证了“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飞回五峙山列岛。中华凤头燕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200余只。其选择在海上工业热土的中心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
从社区民警转型为生态警长的孙四平牵头成立了“海山生态联勤专业守护人”队伍。守护队员提前登岛清除鼠、蛇等威胁,布设假鸟和声效吸引燕鸥,在外围巡航驱离干扰船只。运用无人机监控,联动志愿者24小时进行观测记录。
“行动!”深夜,随着金塘派出所民警蔡钢飞发出指令,队员迅速将企图在金塘新材料园区里水库电鱼的一名男子抓获。生态警长依托园区共治警务站,联合多部门开展非法电鱼、暗管排污等“五必查”,严厉打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建立海陆共治模式
伏季休渔期是海洋休养生息的关键时期。在舟山国际水产城这座全国水产品交易重镇,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沈家门水产品交易市场派出所依托科技手段,打造无形的监控“天眼”,将水产城及周边海域纳入数字化监控视野。
如何将生态警务和护渔警务有机结合?岱山警方探索建立海陆共治的新型警务模式。岱山蟹笼船数量占舟山全市一半以上。曾经,海上无序竞争、海上锚地争抢、非法越界捕捞等问题困扰着当地群众。岱山公安机关创新推出“联盟+协会”共治模式,推动成立岱山县蟹笼船协会,制定出台蟹笼船协会生态公约,按海域对244艘蟹笼船实行分班分组管理,从源头上实现行业自治。
织密智慧防护网
在“中国贻贝之乡”嵊泗枸杞岛,舟山公安机关研发“海上牧场”技术模块,实现对贻贝养殖场的智慧管理,能精准识别船舶信息,预警大型船只不要误入养殖区,避免养殖户遭受损失。
为更好地守护纳入长江“十年禁渔”范围的嵊泗海域,舟山公安机关拓展建立长江“十年禁渔”生态保护技术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航速、航向等参数,精准识别疑似非法捕捞船只,实现一键预警推送,联动渔政、海警快速响应,筑牢长江口生态保护的“数字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