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 地方读本

综合治理 系统治理 源头治理

渭南合阳县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中国环境报》(2025年08月19日 第007版)

  ◆肖颖 雷军红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地处黄河支流——徐水河入黄的交汇处。

  8年前,随着陕西沿黄公路正式开通,岔峪村迎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机遇。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岔峪村实施了徐水河河道景观改造治理工程,建成了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等于一体的沿黄旅游文化村庄,成了众多游客驻足观光的打卡地。

  2025年8月6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合阳县调研时强调,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坚持“四水四定”原则,落实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要求,加大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新时代新征程。合阳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全力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筑牢合阳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

  治水兴水,守护黄河安澜。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合阳分局副局长房朝炜介绍,合阳县全面落实三级河湖长制,全面整治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开展沿黄流域“清废行动”,建成梨树沟尾水引流工程,实施金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6%、97%和97.65%……“十四五”期间,合阳县坚持以“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为治理目标,多管齐下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榜上有名。

  治山兴山,夯实绿色基底。近年来,合阳县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建设黄河生态核心区,8处历史遗留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入选全省第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合阳县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黄河流域合阳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走进山峁沟壑间的申东村,椒林尽染,满目青翠。“以前,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到处开矿挖砂,破坏了生态。”村民雷伟青说。后来,申东村所在的洽川镇下决心关停了砂场,建成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产业示范园暨洽川乡村振兴科技产业园。申东村不仅生态环境恢复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生态空间实现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5年来,合阳县以建设全国“十四五”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为抓手,深入实施固沟保塬生态保护修复、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梁山南麓重点区域等绿化工程,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系统功能。目前,全县林木覆盖率达35.61%,绿化覆盖率达43.47%,绿地率达4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45平方米。

  既要治水、护山,也要提气、治城。合阳县通过控制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实施“一厂一策、一河一策”等精细化管控措施,持续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2024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1天,比2019年增加54天。

  近年来,合阳县吹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冲锋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不断拓展。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龙头,推进绿色低碳发展。5年来,合阳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89%。“十四五”以来,合阳县新能源装机总容量突破980兆瓦,3座矿山入选全国绿色矿山,两座矿山入选省级绿色矿山。

  从建成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到入列首批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县,再到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绿色已成为合阳县永续发展更加动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