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以“陆河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为原则,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监测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建成覆盖水、气、土、声、生态等全要素的立体化监测体系。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包含149个省控以上空气质量自动站,实现省市县及55个重点乡镇全覆盖,并创新构建由75个地面站点和23台激光雷达组成的沙尘立体监测网,实现对沙尘传输路径的实时追踪预警。
水环境监测体系布设141个国控、省控断面,建成53个水质自动站,持续守护14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同步在59个点位开展水生态多样性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网涵盖2477个国控、省控点位,125个城市功能区噪声自动站精准识别噪声污染源。
生态质量监测实现县级单元全覆盖,659个样地涵盖七大生态系统类型,祁连山国家公园建成全国首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站,8个站点入选国家级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网络。
在监测能力提升方面,全省构建形成“省级引领—区域协同—县级夯实”三级能力体系。省级投入5.2亿元实施“1+5+9”能力建设工程:省监测站重点突破碳监测及水生态、新污染物监测等前沿领域;5个区域中心建成全分析实验室,辐射周边技术需求;9个驻市州机构全面强化常规要素监测能力。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