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垚 刘炎坤
“大型产废企业有专门的危废处置单位与其合作,但小微企业产废量小、种类多,常常面临‘存不了’‘运不走’的难题。”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东湖高新区)生态环境和水务湖泊局监管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武汉东湖高新区主要以光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为核心,区内相关联的小微产废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解决小微产废企业转运问题也是破解区内危废监管困境的迫切要求。”
为此,武汉市选择东湖高新区作为先行试点,并选择区内具有规范资质的转运企业,通过采用“区内收集、集中存放、统一处置”的模式,既为小微企业解决了危废“类杂量小”的转运难题,也破解了危废监管“点多面广”的困局。
提供“定制化”服务
“有的小微医药科技企业没有专门的危废储存厂房,实验化学试剂量小、类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要求,收集、贮存危废,应当按照危废特性分类进行。”试点企业之一武汉润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我们为签约的小微产废企业开展定制式服务,不仅‘随叫随到’,还会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规范设置暂存点,讲解相关危废管理规定,指导其完善管理台账。”
武汉东湖高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起小微企业危废转运快速响应机制和“定制化”服务模式,有效运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主动加强危废管理。
武汉润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在转运过程中全程帮助产废单位进行危废分类、打包和装车,推出‘危废处置零负担’服务。如果发现暂存不规范的问题,我们也会立即指导企业进行整改。”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纳入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试点项目的产废单位已有140余家,收集处置危废360余吨。
2025年3月,《武汉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正式施行,基于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支持开展小微企业危废有偿收集转运服务,鼓励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废贮存、转运、预处理处置设施或场所,开展危废内部资源化利用,统筹组织园区内产废量较小的工业企业所产危废的收集、贮存、转运工作。
武汉东湖高新区推动小微产废单位集中的产业园建立起规范的配套贮存设施。“全区共有光谷生物城、光电产业园等八大产业园区。其中,光谷生物城很早就通过引入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为入驻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收集处置服务。”武汉东湖高新区生态环境和水务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生物城小微产废单位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小试、试剂盒研发、医疗器械研发等方面,为服务园区整体提升,我们分类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并为产废单位提供环保技术咨询、驻场环保管家等服务。”
智慧监管全覆盖
目前,光谷生物城不仅建有100余平方米的规范化危废贮存场所,还搭建了危废智慧监控平台。在平台上,可对产废单位危废暂存点、园区危废贮存库房进行实时在线监管。
“不仅是贮存环节,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全流程电子化监管。”武汉东湖高新区环境监管工作人员介绍道,通过试点危废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小微产废单位从危废产生到处置全链条的数据归集,并将数据同步到危废智慧监控平台中,通过数据分析就能有效排查小微产废单位危废的贮存、处置情况。
“我们平均每周都会对园区的小微产废单位进行危废收集转运。不同企业产废的数量不平衡,通过危废智慧监控平台,能从数据和在线监控两方面动态掌握产废单位危废库容情况,及时进行转运。”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小微危废企业集中收集试点工作正由点及面向全区范围推广,全区500家小微产废单位受益。据测算,今年以来,试点已累计为企业节约转运成本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