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 双碳行动

上海发布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

打造碳交易、碳金融、碳定价和碳创新中心

《中国环境报》(2025年08月25日 第007版)

  本报讯 《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近日印发,明确通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将上海碳市场打造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碳金融、碳定价和碳创新中心。

  《行动方案》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增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引导激励、碳市场创新能力协同提升三大行动提出16项举措,核心目标是建立与上海市“双碳”目标衔接、补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匹配国际规则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规则完善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增效方面,上海市将健全配额总量管理制度,建立储备配额调控机制并衔接“双控”制度,为新兴及未来产业留空间。市场扩围按照“降门槛、扩类别、增种类”的思路推进:2026年起,石化化工等高载能行业、数据中心纳管门槛降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水上运输业门槛降至年排放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028年起,年排放1万吨及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纳入管理,同时研究管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在核算方法学方面,《行动方案》明确,衔接国际规则,推动工业领域核算从“组织碳”转向“设施碳”,细化建筑领域方法学,鼓励“产品碳”核算。强化电—碳协同,衔接绿色电力证书与排放核算规则,研究绿色燃料及碳捕集技术的核算方法。

  在有偿分配方面,上海市将分行业设置差异化比例并确定激励调节系数,2027年纳管单位配额有偿发放比例控制在8%以内;到2030年,配额有偿发放量占配额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规范配额竞价发放与结转,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管单位结余配额原则上3年内逐步结转。同时,健全排放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

  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面,支持企业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将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作为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参考。上海市还将不断创新碳普惠激励机制,依托区块链确保减排量可溯,创新激励机制形成个人碳信用评估体系,探索其在绿色金融、消费等领域应用,支持碳积分商城建设,推动大型活动碳中和。 丁波 王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