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秀亮
记者从广东省湛江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为全方位守护地下水资源安全,湛江市生态环境局近年来对全市45个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实施科学保护,同时对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开展系统性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通过统筹推进两项关键工程,构筑湛江市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科技防线。
守护水源:划定45处地下水水源地补给区范围
“我们前后用了3年时间,为精准保护水源安全打下了科学基础。”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2022年到2024年3年扎实的努力,湛江市对45处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完成了从“查明水源层位”到“摸清污染风险”,再到“划定补给范围”的关键工作。
为精准划定饮用水水源地“生命线”,湛江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运用水文地质勘探、水化学、同位素示踪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等技术,科学界定每处水源地的补给区范围,明确保护的核心区域。
在补给区内,通过系统采集地下水样品,全面分析环境质量现状,精准识别出可能威胁水源的特征污染物及其潜在来源分布,解析水源地污染“来源”,摸清水源地环境质量“家底”。并运用混合统计、智能算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污染源解析模型,定量厘清不同污染源对地下水水质的贡献程度。
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构建融合“含水层天然防御力”与“污染源潜在危害性”的风险评估模型,为45处水源地绘制出清晰的“风险预警图”。
这套系统性成果,为精准制定水源保护策略、保障湛江市民饮水安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科学基石。
盯紧园区:开展系统性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
在守护地下水水源的同时,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同步对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的地下水环境开展系统性、精细化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深度把脉”。通过科学严谨的调查分析,摸清园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识别潜在风险,为后续污染精准管控提供关键依据。
开展园区初步调查,湛江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布设对照点、扩散点和内部监测点,初步掌握园区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整体污染程度。
“我们将初查发现的超标区域划定为详查区,加密调查,精确识别特征污染物清单,查明污染源排放类型和强度。”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运用多元统计、数值模拟等技术,定量解析详查区地下水污染来源及迁移趋势,并与初查区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建立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特征污染物的未来扩散范围和程度。对识别出的特征污染物,科学评估其通过地下水途径及其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
根据详查区风险评估分级结果和园区生产实际,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对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提出分类、分级的差异化地下水污染防范、治理对策及关键区域修复建议,为园区环境风险管控提供明确方向。
通过这两项系统性工程同步实施,一方面,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完成对市域范围内地下水型水源地的全面科学评估与风险识别;另一方面,启动对重要工业聚集区地下水环境的深度诊断与风险预警。
湛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湛江市在主动防控地下水污染、科学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项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建立的分析方法和提出的管控策略,不仅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湛江市构建全链条地下水安全防护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