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法治

历时12个月、涉案120多人,全国最大规模

危害“黄菠萝”案,判了!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01日 第006版)

  ◆本报记者 周亚楠

  2024年7月,在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人民法院的法庭里,当审判长宣布:“杨某武犯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时,新抚区人民法院环资庭员额法官李东颖终于松了一口气。从侦查到判决,案件历时12个月。

  这起横跨9省21市、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案件,创下了多项纪录:涉案人员120多人,涉案金额1963万元,涉案木材及制品400余吨,是自2021年3月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罪名设立以来全国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案件。

  日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该案件作为依法打击跨省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行为的典型案例被通报。

  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较大

  案件发生在2023年7月,原抚顺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现转隶为抚顺市公安局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在侦查杨某武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期间发现,杨某武等人在辽宁省抚顺市、沈阳市、本溪市等地非法大量收购黄菠萝树的树皮,并非法出售至安徽省亳州市、河北省安国市。

  “案件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数量较大,近30年之内未曾发生过如此重大的案子。”作为“7·29”专案组的负责人,抚顺市公安局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赵军超统计了近年来的涉林案件数据。他发现,自2021年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罪名设立以来,抚顺周边林区的黄菠萝树盗伐案件虽时有发生,但如此大规模的跨区域交易从未出现过。

  案件中涉及的黄菠萝树是一种珍贵树木,原名黄檗,别名黄柏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易危物种,主要产自我国东北及华北各省,树高一般为10米—20米,大树高达30米,因其金黄色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抗炎等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很高,备受市场追捧,但其种植、运输等均需审批。

  于是,有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野生黄菠萝树。据调查,长期的乱砍滥伐已经导致野生黄菠萝树数量的急剧减少,在《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中,黄菠萝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一棵黄菠萝树一般能剥30斤—60斤鲜湿树皮,晒干后剩下1/3,如60斤鲜树皮晒干后剩下20斤左右,1斤市场价能卖到20元—30元,一棵树的树皮就能卖到400元—500元。不法分子上一次山,剥两棵树的皮,1000元钱也就轻松到手了。”专案组主要办案人员、抚顺市公安局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大队长李文军介绍了黄菠萝树皮背后的经济价值。

  高额的利益吸引了犯罪嫌疑人的觊觎,大量黄菠萝树因此被野蛮剥皮、贩卖。

  2023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解释》明确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犯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解释》第二条区分保护级别,按照立木蓄积、株数和价值,对危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定罪量刑标准分别作出规定。根据《解释》规定,危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一株以上或者立木蓄积一立方米以上,或者危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两株以上或者立木蓄积两立方米以上的,即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数量达到上述标准五倍以上的,升档量刑。

  “剥两棵树的皮,就够判刑了。”李文军介绍说,“林区的百姓几乎都知道毁坏黄菠萝树违法,黄菠萝树也被坊间流传为‘牢底坐穿树’。”但在利益的驱使下,犯罪嫌疑人仍铤而走险进山盗剥黄菠萝树皮。

  横跨9省份21市的犯罪网络浮出水面

  鉴于案情特别重大,2023年7月,辽宁省公安厅、抚顺市公安局决定成立专案组。当日,抚顺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将该案立为“7·29”专案开展侦查。

  随着侦查的深入,一个横跨辽、皖、冀、京等9省21市的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杨某武,这个在抚顺林区小有名气的“药材商人”,实则是整个链条的核心枢纽,他身边聚集着百余名上山采药材人员,这些人分布在抚顺、沈阳、本溪等地的林区村落。在利益驱使下,以杨某武为首的特大犯罪团伙不谋而合、铤而走险。杨某武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从非法采伐人员手中收购黄菠萝树皮,再以近乎翻倍的价格销往安徽、河北等地进行交易。

  “他们很狡猾,运输时会用普通药材作为掩护,将黄菠萝树皮夹藏在普通药材中,以中药材名义物流运输,通常选择半夜偷运,规避执法检查。”李文军展示着一张现场照片,一辆表面铺满合法药材的货车,车厢下整齐码放着用蛇皮袋包裹的黄菠萝树皮。牛某等犯罪嫌疑人负责完成非法运输。

  他们利用正规药企或药店渠道,将非法来源的树皮纳入合法销售网络,最终流入全国医疗市场。赵军超讲述了犯罪嫌疑人的“洗白”逻辑:“王某贞等人联系药材经销商李某等‘下家’,大量收购杨某武团伙运输的树皮,加工成中药饮片(如黄柏饮片),流入全国各大药店。中药材市场监管难度大、树皮类药材溯源困难,正是钻了这一漏洞,非法产品混入了合法流通环节。”

  经审理查明,自2021年以来,涉案被出售的黄菠萝树皮共计34.8万公斤,交易数额共计人民币1700余万元。已收购但未出售的7万公斤黄菠萝树皮被侦查机关依法扣押,共计价值人民币230余万元。

  综上,被告人杨某武等收售非法来源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制品黄菠萝树皮共计41.8万公斤,犯罪数额共计人民币1900余万元。

  李文军告诉记者,“我们了解到,辽宁地区黄菠萝树仅有3万棵左右,而这一案件中损坏了就有将近一半。”

  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他们迎来审判

  因案涉被告人人数众多,公诉机关辽宁省抚顺县人民检察院分批将案件起诉至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人民法院。

  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杨某武违反国家规定,伙同被告人关某等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并伙同被告人王某贞等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通过被告人牛某等非法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被告人周某顺为杨某武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提供帮助,情节严重,以上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应当依法惩处。

  被告人李某龙等违反国家规定,非法收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应当依法惩处。被告人金某革等违反国家规定,非法收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其行为已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应当依法惩处。被告人杨某(杨某武之子)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转移,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当依法惩处。被告人宋某祥、丁某发等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被告人宋某祥等情节严重,以上被告人行为已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应当依法惩处。

  该案审判长王金辉告诉记者:“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首先需准确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明确哪些情形适用行政处罚手段予以处理,哪些情形需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同时,要科学确定量刑标准,以便公诉机关开展认罪认罚具结书签订工作。”

  最终,新抚区人民法院以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分别判处8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至拘役二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十万元至一千元不等罚金,部分被告人被判处缓刑。

  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黄檗不是速生树种,繁殖能力很弱,成材需要数十年时间,一旦被剥去树皮,等待它的只有死亡。这种破坏性行为,会造成黄檗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山西正仁司法鉴定中心黄群介绍,作为东北林区的生态屏障之一,黄菠萝树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后期造林恢复难度较大。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犯罪行为的惩处,还积极推动涉案赃物的生态化处置。78吨扣押的树皮中,59吨经过专业处理后被拍卖,所得款项292万元纳入生态修复基金,用于黄菠萝树的人工繁育和林区生态恢复。

  如今,在抚顺的林区,一场新的生态保卫战正在展开。林业部门加大了对黄菠萝树等重点保护植物的巡查力度,建立了“智慧护林”监控系统;司法机关与行政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涉林犯罪的各个环节;林区村民也通过普法宣传,逐渐认识到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

  

  ①嫌疑人砍伐、毁坏(剥皮)的黄菠萝树。

  ②嫌疑人在库房内藏匿的黄菠萝树皮。

  ③被砍伐的黄菠萝树桩。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人民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