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版 境界-知行

江苏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学第一课”开讲

带上好奇与敬畏,走进河湖与山岳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01日 第008版)

  ◆张震 李媛媛

  2025年江苏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学第一课”近日在苏州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启动。活动以“探索万物共生 守护和美永续”为主题,将生态课堂融入自然绿地,为全省中小学生开启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新学期。

  近年来,江苏省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连续6年获优秀等级,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连续6年在90%以上,“两山”理念深深扎根,美丽江苏画卷徐徐铺展。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祖力亚提表示:“我们始终把生态文明教育摆到突出位置,特别是打造了‘开学第一课’这一特色品牌,让青少年带上好奇与敬畏,走进河湖、山岳、湿地、森林,用脚步丈量生态修复的奇迹,用双眼见证发展理念的升华。”她希望同学们要坚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终身学习者、躬身实践者、热情传播者,并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守护生态环境的点滴行动。

  “‘开学第一课’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价值观,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的重要路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表示,各地各校要积极支持、共同做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更好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融入日常实践,携手把“美丽江苏”画卷绘就得更加绚烂多彩。

  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孙建江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好用好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活动现场,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编写的《江苏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学第一课:生态文明跨学科学习》系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正式亮相。作为江苏省首套生态文明教育系列丛书,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小学跨学科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为生态文明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

  据悉,今年新学期,《丛书》将正式进入江苏省13所学校试点使用。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老师张冉冉为现场青少年讲授公开课,以绘制家乡湿地地图、展示湿地生物图谱、湿地角色扮演等环节带领孩子们探究湿地奥秘,在多个趣味游戏中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相关知识。

  活动现场,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上海市青浦区生态环境局相关领导登台共同宣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区域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倡议书,明确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将通力协作,探索万物共生,守护和美永续,共同书写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答卷。

  启动仪式后,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代表在自然教育老师带领下,深入湿地腹地,开启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生态探索之旅。在观鸟屋,小学生们通过望远镜观察白鹭、白头翁等珍稀鸟类,聆听专家讲解候鸟迁徙的故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在科普馆,制作非遗烧箔扇,体验“指尖上的生态”非遗;通过开展“森呼吸”生态文明分享会,孩子们触摸树木、辨识植物,在游戏互动中学习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循环知识。

  本次生态文明教育“开学第一课”的成功举办,正式吹响了新学年全省生态文明教育的号角。接下来,全省各地中小学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主题班会、课外实践和社团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