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一版要闻

十项举措 三张项目清单“一对一”精细帮扶

吉林践行“超前、精准、贴心”环保服务理念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05日 第001版)

  ◆霍晓 潘瑜

  秋意盎然,白山黑水间绿色兴业浪潮蓬勃奔涌。近日,在吉林省政务服务中心,吉林省生态环境厅调研组正在详细查阅申报单位报送资料。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有利与审批人员共同调阅行政审批信息系统数据,详细询问各类审批工作流程和办理时限,通过一线调研,找准服务堵点,着力推动环境审批服务提质增效。

  在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出台并落地深化环评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吉林经济在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王有利明确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扎实推进环评“瘦身”,加快审批“提速”,践行“超前、精准、贴心”服务理念,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十项举措”聚焦助企服务

  助力发展,关键在于换位思考,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困。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立足这一理念,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深入结合吉林本地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并精心编制惠企指南。今年4月,《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面深化环评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正式出台。

  “十项举措”聚焦助企服务,精准打通企业办事堵点。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肖尊东告诉记者,“十项举措”的核心亮点可概括为“免、减、快、严、暖”五个方面。

  “免”是进一步扩大环评豁免范围,实施后全省预期每年百余个项目免于办理环评登记手续;“减”体现在环节、数量、要件、内容等环评全流程精简压减的“瘦身”管理,为企业节省前期费用和前期工作时间,促进项目快速落地;“快”是全面压缩审批服务时限和环评审批时限;“严”是进一步规范环评技术服务市场和专家队伍;“暖”是把“超前”服务、“精准”服务、“贴心”服务落实到位,将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省重大战略项目及时审批、快速开工落地提供优质服务与全面保障。

  作为为吉林量身打造的政策,“十项举措”紧密贴合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定位,创新推出定制化服务:对吉林、四平两市谷物磨制等4类报告表建设项目豁免审批,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2类建设项目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预计每年可让150家相关企业通过简化环评手续获益。

  从政策落地到成效显现,“十项举措”的支撑作用快速凸显。文件印发实施不足半年,松原市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项目、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等多个省级重大项目在政策推动下受益。

  “在我们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程中,环评审批速度最快、最流畅,有效保障了项目的及时落地达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推动项目顺利推进,省生态环境厅超前介入服务,指派专人指导企业环评编制与项目可研、设计同步开展工作,技术服务时限按照常规压减近30天。

  “三张项目清单”锁定服务重点

  “重大项目的审批进度如何?对项目进度和需求掌握情况如何?”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王有利对生态环境行政审批工作,问得仔细、听得详尽。

  在项目建设的环评审批环节,省生态环境厅主动靠前,积极与省直部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沟通衔接,提前掌握项目服务需求,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超前服务。

  今年,省生态环境厅集中开展重大项目现场对接服务活动。服务对象重点覆盖“氢动吉林”“山水蓄能三峡”“绿电+消纳”等重点工程,以及省级统筹绿能产业园区、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对接范围涵盖交通、水利、文旅、能源等省直部门,以及各市(州)政府、产业园区、重点企业。

  在此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梳理出三张项目清单——全省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详情清单、全省重大战略项目清单、重点行业项目清单。以清单为抓手,集中力量服务重点项目。省生态环境厅按照清单,跟踪调度环评进展,实施精准、高效的环评保障服务,助力项目开工建设。

  白城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双辽1×66万千瓦煤电机组扩建项目是国家下达吉林省的重大保供煤电项目,却在选址阶段遇到难题。负责项目对接的项目秘书了解情况后,及时将情况反馈至省生态环境厅。

  “第一时间请专家,从专业角度共同论证。”省生态环境厅迅速行动,组织技术专班,深入研究破解项目灰场选址、污染物总量区域削减等核心问题,创新性实施“打捆”审批,为项目环评整体推进节省了近40天时间,以环评“加速度”保障了重大保供项目及时开工落地。

  “面对面”服务为企业发展减负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始终将解决企业环境管理难题、为企业纾困解难作为工作突破口,聚焦企业健康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面对面”精准服务、“一对一”精细帮扶,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负。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