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版 要闻

重庆五年排查整治环境隐患四万余个

构建起全方位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有效防范跨省污染风险传递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15日 第002版)

  本报记者余常海重庆报道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十四五”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据悉,“十四五”期间,重庆聚焦环境安全风险防控,通过完善防控体系、深化协同联动、强化应急能力建设,5年累计排查整治环境隐患4万余个,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显著下降,为全市生态环境安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环境安全是生态保护的底线,必须做到风险底数清楚、目标明确。”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吕俊强介绍,重庆市已构建起全方位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为环境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已编制应急预案9000余个,建成水环境安全风险防控设施两万余个、大气环境安全风险防控设施2000余个,形成“预案指导、设施兜底”的风险防控格局。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长寿经开区的五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成为典型示范。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装置端实施应急截流,工厂内开展集污处理,片区管网接续拦截,经开区筑牢整体防线,河流沿线设应急关卡兜底,从污染源头到入河环节层层阻断,确保污染物不流出园区。

  在此基础之上,重庆坚持“常态化排查+精准化整治”,从源头减少环境风险,推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率稳步降低。

  针对环境风险“跨区域、流动性”特点,重庆创新构建多跨协同合作机制,实现联动“步伐一致、紧密协作”。

  在省际联动层面,建立重庆、四川、湖北、湖南、贵州跨省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连续5年组织毗邻地区开展环境隐患联合排查,累计整治跨省隐患557个,有效防范跨省污染风险传递。

  市内联动同样高效紧密。重庆与11个市级部门建立环境应急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快速响应;同时常态化组织联合排查行动、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实现突发环境事件一体调度、一体应对,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环境安全防控合力。

  “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必须让队伍本领过硬、能打胜仗。”吕俊强介绍,重庆从指挥、物资、队伍3方面发力,全面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在指挥调度方面,重庆建成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构建起“1个市级指挥中心+7个区域指挥分中心+42个区县级指挥中心”的全市应急响应网络,实现突发情况快速调度。

  物资保障上,重庆打造“1+7+20+42+N”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含1个市级物资库、7个区域分中心物资库、20个跨省流域市级代储点、42个区(县)级物资库及N个企业储备点,储备各类应急物资装备20余万件,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提供“硬核支撑”。

  在队伍实战能力提升方面,市、区、县(经开区)及环境风险企业每年常态化组织应急演练,并开展跨省域跨流域联合演练,以“实战化”演练检验预案、强化技能,切实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熟练度与专业性,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