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秀亮广州报道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快构建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绿色竞争力。
《方案》提出,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分行业、分步骤建设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立覆盖原材料获取、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使用和废弃回收等环节的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成2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初步建立本地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和分级管理制度。到2030年,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完成5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建成具有广东特色的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方案》提到,将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优先选择广东主要出口产品、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等,组织编制产品碳足迹技术规范,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的范围、碳足迹因子取值、数据质量及报告编制要求等内容。
在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技术框架下,搭建与国际接轨的广东省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涵盖广东重点工业行业基础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产品、基础交通运输过程、广东特色农产品等碳足迹因子。
根据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围绕电池、光伏、海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产品,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并开展锂电池和电子电器(空调)等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