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化 钱慧慧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划定楠溪江7处嬉水游泳区和1处桨板、皮划艇区,呼吁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划定水域内进行水上活动,并严格遵守开放时间及安全规定。同时,明确饮用水保护区内的水域严禁游客从事游泳、烧烤、露营、停车等行为,既从制度上保证饮用水保护区不受污染,又让广大游客能尽享楠溪江的夏日清凉。
永嘉一手抓保护水源地,一手促夏日水经济,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四十载守护,一江秀水清澈如镜
三百里楠溪江,不仅是国家级景区,也是为下游100多万人民供水的“大水缸”。位于楠溪江中下游的东向供水工程和西向供水工程,将上游清澈溪水输送到千家万户。
监测数据显示,如今的楠溪江中上游水质基本符合国家Ⅰ、Ⅱ类水标准。而这份优良的环境成绩单,源于永嘉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初,楠溪江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永嘉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编制了《楠溪江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控制楠溪江中上游发展工业,确保近40年来楠溪江未受到工业污染。2016年6月1日,永嘉率先在全省出台“一票否决”制度,对县域内各乡镇、各功能区、各部门、各县管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实行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考核制度。2020年3月1日,《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楠溪江的生态环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污染在水中,根源在岸上。近年来,永嘉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7个镇、16个生活小区创成“污水零直排区”。楠溪江中上游建成8座城镇污水处理站、31个集中式污水处理终端、污水管网693.3公里,“污水入河”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楠溪江沿线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开展产业转型整治提升,整治后综合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三大指标各削减50%以上。
引导全民参与,构筑共治格局。楠溪江沿线500多个村居(社区)全部建立环保村规民约,农业面源污染明显减轻,农药化肥施用量同比下降800吨,畜禽排泄物整治率达97%。
此外,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长期坚持守护楠溪江的生态环境,开展巡河监督劝导、宣讲、水质监测等志愿活动,每年百场宣讲,每月十次净滩,每周两轮巡江,引领公众参与保护楠溪江达10万余人(次),形成全民参与的民间环保浓厚氛围。
保护中发展,绿水生金实现共富
今年盛夏,楠溪江“水经济”再度火热出圈。永嘉在保护好饮用水保护区的前提下,划定水上运动区域,让八方游客沉浸式感受永嘉山水的魅力。
沙头镇是楠溪江的核心旅游区,境内楠溪江全长27公里。
为保护好饮用水保护区,沙头镇政府在暑期调动400多人,组成5支队伍,坚守一线,对20处易下水危险区域进行管控,在44个重点地段安装视频监控,一旦有人越过红色警戒线,就会发出预警。
在岭下村,水面上拉起了安全区域警戒线,溪边还设立了三座瞭望台,安全员时刻警戒着水域里发生的一切情况。原先布置在溪边的帐篷和烧烤摊位已被移到远离水域的公路边,溪滩上也鲜有遗落的各种垃圾。每到下午时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便涌入平稳又清澈的溪水里嬉水。
岭下村党支部书记郑希微说:“去年8月、9月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今年这个数字预计还会再提高。”近年来,岭下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前滩林和溪水资源优势,发展“水”产业,打造耕读休闲滩地公园,流转整治提升耕读小院周边田园63亩,新增村内停车场3个,改造提升农家乐民宿15家。借力夏日水上产业,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
“珠岸村现在每年可收获永嘉书院景区门票收入10%的分红,景区创收增加了长期劳动岗位200人以上,村民过上在家门口上班的生活。当前共有100余位村民在参与景区管理工作。”珠岸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强说,依托景区效益,目前全村共有民宿、农家乐55家,仅餐饮、住宿每年就能为当地村民创收600多万元,再加上农副产品买卖收入、景区劳务性收入等,村民的人均收入比附近村高出1万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