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爱群 吴广城 刘茂林
从空中俯瞰,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的后河宛如一条“金腰带”,将儒林里、能仁巷、庐陵老街、吉安欢乐世界、吉安里商业中心五大商圈串联成链,形成市中心城区最重要的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及经济长廊。
“小时候,后河里杂物丛生,垃圾成堆,岸边的住户轻易不敢开窗。如今,这里成为了游客的打卡地。”家住后河附近的万先生,见证了它从“被诟病”到“被追捧”的蝶变。
吉安市城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愉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自20世纪70年代起,后河沿岸工厂密集、污水泛滥、河道严重淤塞,至20世纪末,已沦为“龙须沟”,成为吉安城难以愈合的一块伤疤。
还城区一泓碧水,成为市民的共同呼声。卢愉介绍,2000年以来,吉安市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分三个阶段,一体推进后河水系综合治理,通过水体活化、水质提升、水岸联动,让后河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貌。
水系治理力度之大,令业内人士印象深刻。“我在很多城市承接过治水项目,从没见过像吉安这么‘猛’的。”参加过后河改造项目建设的江西华赣中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徐树栋至今记忆尤深。
仅2021年,吉安市就投入23亿元实施引水活化、截污分流、生态修复三大工程,整治规模之大、牵涉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河岸线从僵直的线条转变为“宜弯则弯、宽窄结合”的自然岸线,下沉式绿地和透水铺装取代硬质广场,河心岛上,苦草与芦苇共同构建起天然的净水系统……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种花、修建栈道以及设置景观小品等多种方式,精心打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
此外,吉安市疏通城市“淤堵血管”,重构河畅水清的生态基底,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后河循环水系,水质从劣V类跃升为Ⅲ类。如今的后河,已成为赏花、戏水、品文化的全域旅游生态基地、吉安的“城市会客厅”,市民推窗见绿、临水而居的愿景成为现实。
“出来遛个弯儿都能碰上水上音乐节、国潮表演,舞龙舞狮、采茶戏等非遗演出一场接一场,可以看个够。”家住后河两岸的居民们不时“炫耀”着这份近水楼台的幸福感。
生态之美为后河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为城市商业拓展新的空间:烟火秀、演唱会、跨年晚会等活动密集举办,一批知名书店、餐厅、咖啡厅扎根河畔,非遗工坊等36处文化业态落地两岸。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后河景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业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