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攻坚 

安徽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绿色化转型等措施进行防控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17日 第005版)

  本报记者潘骞合肥报道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安徽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绿色化转型等措施进行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

  《方案》明确了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强未污染土壤保护、严防污水废液渗漏、减少涉重金属废气排放、强化受污染农用地溯源整治、推动重点区域污染地块治理、加强重点行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等12项具体工作任务。

  具体保障措施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线索通报反馈和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并定期开展监测。2026年年底前,启动全省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2027年年底前,启动全省第二次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严格执法监管。定期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形势和成效分析,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推动相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做好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

  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土壤和地下水协同防治、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与生物累积效应评价、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降阻产品重金属土壤污染风险、新污染物治理等研究。鼓励开展泄漏快速检测、无损渗漏探测、低扰动低成本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研发应用。加大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研究力度。

  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持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作用,稳妥推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环境责任保险。引导地方围绕土壤污染防治谋划EOD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宣传解读。开展源头防控专题培训和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意识,持续提升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