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综合新闻

是生态地标 也是民生乐园

汉中天汉湿地打造人水相亲、城水共融的“幸福园”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22日 第004版)

  ◆胡静

  走进陕西省汉中市,站在天汉湿地公园的栈道上望去,远处飞鸟翩跹,近处芦苇摇曳,市民沿步道漫步,构成了一幅人水相亲、城水共融的画卷。

  记者近日跟随“美丽陕西我先行”调研采访团来到天汉湿地公园,近距离触感受这里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天汉湿地公园并非天生丽质。近年来,天汉湿地公园治水理念由单一防水向防用结合转变,治水方式由硬质防护向柔性防护、生态修复转变,利用海绵城市的透水建设理念,保护原生态群落,减少人工痕迹,大量培育种植本土植物。公园内不见生硬的水泥驳岸,取而代之的是特意保留的汉江原始岸线、郁郁葱葱的219座生态岛屿,以及蜿蜒其间的景观栈道。

  公园里正在拍摄鸟类的摄影爱好者刘先生,兴奋地向大家展示刚抓拍到的野鸭戏水画面:“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好,能拍到的鸟的种类明显多了,冬天还能拍到红嘴鸥。”

  两年来,天汉湿地公园新增绿地24000平方米,补栽银穗芒、水生美人蕉等乡土植物8500平方米,汉江城区段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原生水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珍稀动植物生长栖息地环境稳定,鸬鹚、红嘴鸥、斑头雁等候鸟数量增加,通过建设仿生鱼道,使翻板闸上下游2.3公里的滩地溪流平顺衔接,成为鱼类洄游通道,有效修复了天汉湿地公园生物链。

  据天汉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内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超过90种,包括朱鹮、鹈鹕、红嘴鸥、鸬鹚等,且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同时公园内分布有314种植物和30多种鱼类。

  天汉湿地公园不仅是生态地标,更是民生乐园。园区内,16公里休闲步道、6.2公里景观栈道、132万平方米生态湿地、7处大型广场依次展开,40辆智能观光车缓慢穿行,145.6万平方米绿地在江岸铺展。新添的风雨亭、防雨棚、导览牌、照明灯具等设施随处可见,网格化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正在天汉湿地公园亭中休息的孔女士笑着说:“我几乎每天下班都要来走走,看看水、吹吹风,心里特别舒畅。”

  “汉中市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统筹推进,全年水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优良水体占比达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汉江汉中段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我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庄严承诺,也让市民‘幸福园’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汉中市汉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汪军明介绍。

  “河堤之外,城市建设区域因水增色,因绿升级,城市的品位和格调得到了提升;河堤之内,绿水安澜,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