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 双碳行动

北京朝阳绿色运输“朋友圈”不断扩大

组建清洁运输绿色联盟,覆盖多个重点行业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22日 第007版)

  ◆夏莉 贾斌

  “与传统柴油车相比,这些电动车不仅噪声小、零排放,运营成本还降低了30%。”在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的一处物流园,数十辆新能源货车整齐排列。北京春溢通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车队介绍,这是朝阳区探索清洁运输先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目前,全区已建成3支零排放货运车队,带动7家企业组建清洁运输绿色联盟,新能源运输车规模达606辆。

  标准先行,量身定制“绿色门槛”

  针对北京市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的情况,朝阳区主动破题,组织多部门联合调研,形成符合朝阳区特点的零排放货运车队标准:辖区五环内运行的车辆新能源化率必须达100%、车队整体新能源占比不低于90%、新能源车辆最低使用年限5年、允许保留应急保障燃油车。

  “这个标准既体现了减排决心,又考虑了企业实际运营需求。”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2024年,德邦物流、春溢通等3家企业凭借90%以上的新能源车辆占比,成为首批示范企业。

  真金白银,政策“组合拳”激发转型动力

  朝阳区打出“资金奖励+路权优先”的政策“组合拳”,根据车辆规模给予阶梯级奖励:车队自有车辆规模小于等于20辆的企业(单位),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20万元;车队自有车辆规模大于20辆小于等于50辆的企业(单位),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30万元;车队自有车辆规模50辆以上的企业(单位),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40万元。在五环内实施4.5吨以下新能源物流车优先通行。

  朝阳区还明确,奖励与市级补贴不重复享受原则,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前,已为上述3家示范企业发放奖励资金90万元,撬动企业投入199辆新能源车。

  联盟共建,构建绿色运输生态圈

  在政府引导下,3家示范企业联合旅游客运、冷链物流等7家企业,组建清洁运输绿色联盟,覆盖多个重点行业。

  联盟不仅制定章程规范运营,更搭建起供需对接平台: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旅旅游汽车有限公司签约推进客运“电驱”转型,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金成正泰商贸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零碳”冷链,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城建亚东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工程运输绿色化。

  “联盟就像绿色运输的‘朋友圈’,让我们共享资源、共担责任。”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冷飞表示,政府还创新推出“以租代购”鼓励政策,对长期租赁新能源车的单位给予“清洁运输联盟成员”称号。

  重点突破,三大行业率先“绿”动

  目前,混凝土运输行业、商超配送行业、冷链物流行业已经率先行动。

  在混凝土运输行业,通过“企业自购+签订绿色运输协议”方式,10台新能源搅拌车已投入使用。另外,通过“政府引导+行业支持”方式,区生态环境、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以及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协调车辆制造企业推出定制化车型,提供购车金融解决方案,解决新能源货车由于赔率高等原因导致的上保险难等问题,推动4家混凝土运输企业意向购置新能源罐车50辆。

  在商超配送行业,北京朝批商贸股份有限公司三号仓库内建成北京市首座全自动智能轻卡换电站,4.5吨以下电车3.5分钟即可完成换电,支持100辆物流车全天候运营。46辆新能源配送车每月减少燃油消耗约2.4万升。

  在冷链物流行业,利用北京市高排放老旧车报废更新支持政策,北京金成亚信商贸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更新204辆新能源冷链运输车,为物美超市、京客隆超市等提供配送服务,燃油消耗降低40%,实现“不断链”低碳运输。

  “计划到2026年,全区新增机动车新能源化率突破50%。”朝阳区生态环境局透露,下一步,将扩大联盟规模,完善充换电网络,让更多企业加入绿色运输“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