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版 党建 

平凡的坚守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25日 第003版)

  ◆赵思琪

  我家的家风,是从母亲那双能化痛为安的手开始的。

  作为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推拿科主任,母亲的双手总能准确找到患者身上的每一个痛点;那双手,曾接过沉甸甸的“首都劳动奖章”,但在她看来,那不是一枚单纯的奖章,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病人把身体交给你,这是一份天大的信任”,这是她常说的话。

  记得有个周末,我们原本约好去爬山,母亲却临时接到电话:一位老人腰椎病突发,疼痛难忍。她立刻赶往医院,一去便是大半天。这样的场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数不胜数。所谓“妙手回春”,其实是无数个日夜的刻苦与奉献,是永远将患者放在首位的医者仁心。

  父亲的故事,则深深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主管安全的小学副校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校,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放学后,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送走最后一位学生,再仔细检查每栋教学楼的门窗、水电和消防设施……“安全无小事,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工作的我,常常想起父母的言传身教。接到群众反映生态环境问题时,我会像母亲对待患者那样耐心倾听;起草工作方案和报告时,会像父亲对待学生那样注重实效。在日常工作中,每当遇到繁重任务需要加班加点时,我总会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只要对得起这份职责,再累都值得。”

  如今回想,父母从未讲过什么大道理,他们只是用行动告诉我:爱岗敬业,就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乐于奉献,就是在别人需要时伸出双手。母亲的推拿室、父亲的校园、我的办公室,虽然身处不同的岗位,我们都有着相同的坚守。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