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 地方读本·广告

济宁创新“政银保企”协同体系

电动重卡清洁运输跑出“加速度”

《中国环境报》(2025年09月25日 第007版)

  本报讯 清洁运输是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美丽蓝天建设目标的关键举措。济宁市创新构建“政府—金融—保险—企业”协同体系,凝聚资源优势,打通堵点卡点,加快推动重点行业电动重卡更新替代,清洁运输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2025年1月—7月,济宁市新能源电动重卡上牌量全国排名第十八位;1月—8月,全市五大重点行业的116家企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量4114.48万吨,清洁运输比例提升16个百分点,新增新能源电动重卡998辆,同比增长616.76%。

  通过政府引领破局,筑牢攻坚“压舱石”。聚焦电动重卡适用性等社会关切问题,深入实地调研,开展多维度性能分析,为电动重卡推广提供决策依据。构建“政银保企”对接平台,汇聚4家金融机构、两家保险机构、两家电动重卡生产企业、1家新能源电动重卡租赁企业资源优势,形成协同推进格局。开展“清洁运输政策包”系列宣传,分7期详解信贷支持、车企优惠、租赁合作等政策。

  强化金融政策赋能,激活升级“动力源”。金融机构为企业量身打造“低首付、高额度、低利率、长周期”专项贷款,提供特色化一揽子金融服务,精准匹配企业转型资金需求。开辟绿色通道,给予授信倾斜,审批时限缩短至1个月,为资金落地按下“加速键”,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提供3亿元专项贷款支持额度。

  利用保险护航兜底,织密前行“保障网”。组织有承保意愿的保险机构召开座谈会,推动车险定价更加精准科学,降低企业投保成本。推动保险机构、车辆生产企业、车辆销售企业在配件价格、出险数据等方面的实时互通,有效降低理赔成本。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推出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险,优化承保流程,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快速报价、在线投保,大幅提升服务效能。

  联合企业协同发力,点燃转型“新引擎”。车企创新“场景研发+技术融合”模式,针对不同行业领域运输场景需求,制定“一对一”解决方案,推出“定制化车型库”,解决企业“转型焦虑”。新能源租赁企业实行“零首付+代建桩”模式,减轻企业初期投入压力,目前,战略签约电动重卡3000辆,建设充电场站17处、充电桩174台、充电枪348把。各重点企业借助政策红利,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加速实现电动重卡替代,清洁运输工作加速开展。张优 李学良